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汉字“整形”到底有无必要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8-19 09:03:10

历时8年打磨,收录8300个汉字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日前终于面世。 51个异体字半个世纪后的重现,6个繁体字的最终纳入,无一不是反复推敲打磨后的结果。按照专家的说法,这次修改是从古到今的规范里最好的一次搭配,做到了字样有来历、字体有根据。(8月18日《重庆商报》)

本来无数专家经过8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专家很辛苦,大家很期待,但是等专家们拿出8年的工作成果,大部分人却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难道专家们8年的努力,就是给51个异体字正名?就是找回6个繁体字?就是给44个汉字 “整形”?

就说这个工作量最大,也引起最大争议的给44个汉字的“整形”吧。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这次修改是从古至今的汉字规范里最好的一次搭配,那意思是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了。

可按照这份最新出炉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的“王”最后一笔由 “横”变为了“提”,其意义到底何在?本来是并排的两个“王”字,经过专家们的 “整形”后写法却不一样了,这不是画蛇添足,自找麻烦吗?专家们也许会说他们这么做,是有根据的,字形的修改也是有典故的,可有几个老百姓使用汉字的时候去讲究它的来历,它的典故?汉字作为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至于来历和典故,几乎没人会在乎。如果一定要考证汉字背后的典故,繁体字肯定更方便,但繁体字不是一样被现在的简体字所代替了吗?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再举个例子。“整形”以后,“亲”“杂”“杀”等字底下的 “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几十年来人们都已经习惯这么写了,认可这种写法了,为什么一定要“竖钩”改成“竖”呢?以我的审美观来看, “亲”字的“竖钩”改成“竖”反而显得不亲了,“杀”字的“竖钩”改成“竖”,反而没有原来的那种杀气了。专家们会说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养成的,等你习惯了这种写法,就好了。可是就像我们几百上千年来一直是把鞋穿在脚上,把手套戴在手上,忽然有一天专家引经据典说这样不行,最好是把鞋穿在手上,把手套套在脚上,我是否就一定要听专家的?

汉字是一种文化,但它更是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应该怎么方便,怎么顺手,怎么实用怎么来。专家们的“字理”说也许作为汉字研究有意义,但是使用起来,未必会得到亿万汉字使用者的支持和认可。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