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装备的履带式装甲车
东北网双鸭山8月11日讯 8月3日晚,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团长郑卫国、连长张春雨、指导员胡君、班长张恒参加中国军网嘉宾访谈,与网友对话,解答尖锐问题,袒露真实心扉。
履行使命是天职 后勤岂能不入阵?
镜头回放:2002年7月,胡君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分到某摩步团。跨入营门的那一刻,看到的是清一色穿迷彩服的官兵。“这是一个时刻准备打仗的部队!”这个团已连续11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网友:听说个别单位在战备演练中搞“花架子”、形式主义,不按规定全员额抓好战备演练。报道说你们团也出现过演练不见后勤官兵的问题,这样怎么能打赢未来战争呢?
郑卫国:你说的只是个别现象。从我们团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记戍边卫国的使命,稳步推进部队建设,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随时准备打赢明天的战争。去年,团里的确出现过后勤官兵不按规定实施战备值班的情况,团党委发现后严肃查处,并对每个官兵在战备值班中所担负的任务进行细化和分工。去年10月以来,团里按照战备要求,多次对每个建制单位进行战备拉动演练和点验,全部符合要求。
张春雨:在我们团,战斗力建设实施全员额覆盖,因为我们明白任何一个人的掉队,都会对全团战斗力的提升形成短板。团里组织战备值班和分队进行演练,所有后勤人员都要参加,所带装备要完全符合战备要求。在我们团,文书、炊事员、卫生员等,野战生存食品和生活用具均按个人的战备编号进行编组划分,演练和拉练时按照规定携带
郑卫国:“如果现在面临战争,我们该怎么办?”“明天要打胜仗,今天还缺什么?”这是全团官兵经常讨论和思考的课题。这样就能把大家的意见、反映的问题及时收集上来。在务虚的同时,我们更注重体能训练和专业训练,着重突出战时的负重训练以及平时的5公里长跑。还有就是高原的组合练习,以及高原抗缺氧训练,帮助官兵增强适应高原战斗的能力。每年,把全团官兵拉到海拔4500米到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进行高原针对性训练。
张恒:我们是高原部队,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所以部队在各种海拔高度、各种复杂地域进行针对性训练。每年在高海拔区域进行两个月的实兵演练。
高原训练难度大 谁言在位就建功?
镜头回放:由国家体育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成都军区等单位投资兴建的全军首个“高原官兵综合健身中心”,2007年元月1日在西藏军区某摩步团正式建成开放。
网友:听说在高原当兵服役是不出早操的,据说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地理会影响官兵健康。所以有人说,能在西藏高原当兵本身就很不简单了,只要在岗在位就是建功立业。是这样吗?
胡君:这个说法不属实。我们高原军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严格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纲要求训练出操,而且难度大,要求高。早操是我们一日生活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当然,高原气候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但我们必须克服这些影响,努力适应。运动员要想拿冠军不是还特意进行高原训练吗?!我们要打赢高原战争,不仅要出操,还要保持每天5公里长跑、“三个100”训练。具体来说就是100个俯卧撑、100个负重下蹲、100个仰卧起坐,从这些具体训练中增强和积累打赢能力。
张春雨:驻地海拔3650米,平均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在那里徒步行走就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对此,我们依靠科学的训练方法,视官兵体质而定,让他们逐步适应,最终达到大纲要求和部队特殊要求。
张恒:在进行这些训练的同时,也是对我们战斗意志的培养。进入新世纪,新装备陆续装备到位,新兵种相继诞生,我们在搞好人与装备结合的同时不忘老传统,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来鞭策我们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