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莫让“皇粮”养坏了作协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8-07 08:27:31
    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新闻发言人陈崎嵘,针对作协体制、韩寒的批评言论、郭敬明抄袭案、网络作家和80后作家加入作协等事件对作协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访谈中,陈崎嵘回应了质疑,并且陈述仅200余作家享津贴——“我们真的没养多少作家”,吃“皇粮”的只有200多人。

  与此同时,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退会作家,他们呼吁作协体制改革,应该给作协“断粮”。 郑渊洁、余开伟、夏商等作家的经历不禁让人感觉作协全国作协以及地方作协的“黑暗面”。顿时,作协四面楚歌,需要面对的难题重重,考验多多。

  制度上,“官本位”、“衙门化”的作协少了一丝文气氛围,多了几丝“铜臭味”和“官僚气息”。为官心态充溢作家之间,作协的官僚化、衙门化日益严重。缺少真正的制度监督机制来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作协的整体运行, “皇粮”养着一批专门不干事的沽名钓誉的“小人”。当然,里面能够真正充分利用作协的权威创作的作家也是很多,甚是让人敬佩。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腐蚀了很多作协作家的心灵,使他们在里面“无所事事”,玩弄权术,勾心斗角。







  郑渊洁认为,作协改革最直接的做法是“断粮”。作协真正实现“民间组织化”,作家以个人兴趣写作,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少一丝“官味”。审计局不审计它,人大代表不监督它,更应该自我监督,以作家应有的人格和素养。

  别让“皇粮”养坏了作协体制,少一些折腾,中国作协得到的也许会是更多的美誉,而非非议。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