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道伟 漫画 来源:扬子晚报
录取通知出妙着,夹带一个“大礼包”。手机银行一应全,服务果然够周到。
明明就是强推销,自愿二字纯玩笑。 开学就把逐利教,教育如何能搞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很高兴。抓住“喜庆”时机“送卡”,家长就不会很反感,何况,孩子即将进入高校,家长哪敢不买学校的账?
8月3日《长江商报》报道,近日,湖北省十余所高校发送的录取通知书中,不约而同地夹带了特定的银行卡和手机卡,虽然学校声称学生可自愿选择是否开通号码,但同时又称,如果不开通,可能收不到学校发送的信息。
如今一些高校考虑得就是周到,这不,有高校人士解释说,手机卡和银行卡是学校联系赞助商免费提供给学生的,是学校推出的诸多人性化服务之一。真的如此?一不小心,有人透露这样的“秘密”:为了让某高校鼓励新生使用他们的手机,有运营商给全校每位老师免费提供一部手机。为一部手机而折腰,一些高校里的“商业气息”真是太浓了。
我们知道,高校学生数量多、稳定性强,历来都被银行、通讯运营商视为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但是,银行和通讯运营商发展客户是商业行为,高校完全可以让他们去竞争,竞争越充分,大学生越得实惠,而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一些高校如此“大包大揽”,是为什么呢?
高校给新生送银行卡、手机卡,有与银行、通讯运营商进行交易之嫌。即便高校本不想从中获利,但银行与通讯运营商太通晓商业潜规则了,只怕一些高校抵挡不住,这里面是否涉嫌商业贿赂也很难说。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很高兴,抓住“喜庆”时机“送卡”,家长就不会很反感,何况,孩子即将进入高校,家长哪敢不买学校的账?因此,高校给新生送银行卡、手机卡有“趁喜打劫”之嫌,这与变相乱收费、搭车收费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危害性与隐蔽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