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8月3日讯 近年来,四方台区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全面实施“345667”工程,引领辖区的1个乡镇、12个行政村走上了康庄大道。
“3”就是制定产业、镇村、庭院三个规划;“4”就是实施改水、改圈、改厕、泥草房改造等“四改”;“5”就是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水泥沙路、通水等“五通”;第一个“6”就是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白化工程等“六化”;第二个“6”就是整治污水乱排、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和房屋乱搭、乱建等“六乱”;“7”就是健全了农村基础党组织、群团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综合服务、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风民俗制度等“七个健全”。
通过实施“345667”工程,3年来,这个区共投资30万元,解决了3个村农民的人畜饮水困难;投资390万元,修建乡村水泥路面公路18.3公里;在整治村容村貌进程中,除完成四合村整体搬迁外,共拆除泥草房627栋,投资2356万元,新建635栋;投资11.5万元,改厕298个,改圈391个;清除垃圾120000立方米,新建定点垃圾点126个,清理边沟4.9万延长米;投资21万元,种植花、草550亩;投资9.8万元,刷墙 6000平方米,农村整体面貌大为改观。
在实施“345667”工程的同时,这个区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积极打造农民就业平台,仅省级试点村七一村内就有华光米业、天一饲料等招商企业8家,“七一驴肉”等有特色餐饮7家,全村80%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在巩固有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紧紧围绕农民科技培训这个重点,实施“百村书库”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