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平移引发市民关注,这是刚启动“搬家”时的留影。
■红楼威水史
东北网双鸭山7月30日讯 根据观澜地方文献《百年观澜》记载,红楼是一座仿巴洛克式的西洋建筑,旧时称“公益酒家”,但因建筑外观为红色,当地人更喜欢称之为红楼。据悉红楼始建于1923年,耗时2年、花费白银约2万两方建造完成,但数十年过去,今天以更大的难度将它整体“搬迁”却仅需6天,让人感慨不已。
浑黄的观澜河水奔腾流过,如果不是仔细聆听,人们很难听到它偶尔发出的哗哗声,这份静谧,一如矗立在它岸边的红楼——— 仅仅6天,这栋观澜古墟变迁的见证者提前四天完成整体平移43米,从前天开始悄悄矗立在一栋碉楼和一片古墟之间,往日的繁华不再,独剩一份落寞、沧桑。
一毫米偏差无损完美结果
途经的行人偶尔会驻足下来,掏出相机,拍摄一番,继而毫不犹豫地离去。烈日下,红楼门窗洞开,古井无波,深邃得像一本厚实的典籍,也许只有她旁边的观澜河或者更近的那株150岁的大榕树可以读懂。
昨日午后,在已经完好搬迁至新址的红楼旁,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捆绑在红楼身上的固定钢条拆卸下来,整个拆卸工作已将近完工,不少工人还有时间在阴凉处休憩一小下。
工地的史工说,因为现在恰逢雨季,担心一些不可预计的因素,此前计划整个红楼平移工程需要耗时10天,但没想到天公作美,近日天气十分良好,施工进度显著加快,仅仅6天即完美结束。“虽然此前在平移过程中出现了一毫米的偏差,但经过及时校正,丝毫不影响完美的结果。”史工说,现在开始,工人们将对红楼的地基进行加固,初步预计全部完工当在十来天左右。
附近将建休闲娱乐广场
60岁出头的本地居民廖女士介绍,在她小时候,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经常和小孩子讲关于红楼的故事。她回忆,老人说,当年的红楼人来客往,很多行客和衣着艳丽的小姐闺秀出入其中,十分热闹。而《百年观澜》也记载,红楼当年是整个观澜古墟中人气最旺的酒楼和最重要的交际场所“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但现在的红楼仿若一位迟暮的美人,繁华不再,斑驳藏身。当年艳丽的墙身现在已经褪色不少,不少门窗也被人用青石砖封住,现在的主人早已移居国外,不会再每天前来照看……如果不是这6天来的热闹,附近的庞大的外来居民或许不曾得知它也曾有过那么辉煌的一段历史,会是整个观澜古墟兴盛衰败的见证者,是观澜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作品。
但这里将再现兴盛。观澜街道办负责文化保护的工作人员介绍,平移红楼,是为了在附近兴建一个休闲娱乐广场,届时,既可合理进行文物保护,亦可开发它的商业价值,还原客家民俗民情风貌,再现当年门庭若市的兴盛。
已近百年的美人红楼,或许将不再迟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