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茶亭:人之至乐不难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7-24 08:52:30
 何为人之至乐?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个解释:“莫若身无病心无忧”。

  这两条做到容易吗?说不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也容易。

  比如说“身无病”,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平时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的。无病,恐怕是指无大病。要做到这一点就有点难了。

  再看这“心无忧”,人生活在世间,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儿?烦事儿、不顺的事儿,几乎人人都会遇到。要说一点不恼不忧,那还真需要点功夫。

  说了“不容易”,再来看看“容易”。

  时下有些人活了七八十岁还真是无大病,身体硬朗朗的,实在令人佩服不已。还有些人遇到烦心事儿不少,有工作上的,也有生活上的。但不管怎样,总能乐呵呵地面对,从未见愁眉苦脸、发牢骚、讲怪话,甚至发脾气甩脸子。

  若问其有何妙法?这些人笑而答曰六个字:“多锻炼,好心情。”

  好心情,这是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一条。心情者,自身情感之谓。鉴此,个人自我调整很重要。以苏东坡为例,他一生多次遭贬,但每每都能乐观处之。被贬黄州时,他能沉醉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中;被贬惠州时,他能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在南方年老多病,苏东坡也不得不有所考虑,但又一想“北方何尝不病?”“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也就宽慰多了。

  最为令人佩服的是,当他晚年被贬到海南岛时的处世态度。刚到海岛时,苏东坡确有一番伤心之情:“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之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但转念一想:“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中?”大陆也是被大海包围着,大家不都是生活在岛上吗?如此想,他“一笑”,“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看来,心情调整还是要靠个人。要说有什么奥妙,其实就是要“想得开”。当然,这“想”有点讲究,比如苏东坡在海南的“岛说”,用的就是“相对联想法”:我在海“岛”上,那大陆不也是被大海包围的“岛”上吗?面对生活困苦,他用的是“视苦为乐”法,明明是苦,却不以为苦,且不烦不恼,在苦中寻乐,以旷达态度处理之。因此,他才能活得那么自在、那么潇洒!

  人之至乐,并非可望不可即。如何得到,不能怨天怨地怨别人,还是靠个人自己!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