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世界风云 正文
俄美恩怨20年“重启”几多艰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7-13 09:45:27
  东北网双鸭山7月13日讯   7月6日~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对俄罗斯进行访问,宣布“重启”两国关系。然而,已经习惯了民众热烈欢呼的奥巴马,在俄罗斯感受到的却是冷淡与怀疑。

2005年2月24日,布什连任总统后的美俄首脑首次会晤.布什(左)与俄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握手。

  

  这种怀疑恰好体现了俄美关系的真实一面——俄美关系走到需要“重启”地步,并非一年两年,也不是某个问题所致,而是冷战结束后20年中,由一系列问题层层累积所引发。

  20年来,美俄关系的大势是越走越艰难。从上世纪90年代北约东扩、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到21世纪初伊拉克战争、前独联体地区“颜色革命”以及去年8月俄格冲突,俄美之间20年结下了太多矛盾,也种下了互不信任的心结。

 

 

 
  历史回顾

  

  从“蜜月”到“冷战”

  美俄经历三“拐点”

  

  从冷战结束到奥巴马访俄,近20年里俄美经历过蜜月,也多次陷入紧张对峙,走向“冷战”边缘。

  20年时间,可消磨掉人们彼此的好感,也可以累计起难以化解的重重怨愤。

  北约轰炸前南:

  俄罗斯人对美态度“转向”

  1989年,冷战时代走到尽头。1991年年底,独立的俄罗斯人并未觉得自己是被美国打败的。多数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是胜利者;有近80%的俄罗斯人对美国态度友好。但数年后,失败与羞辱感开始出现,俄罗斯人对美国的好感开始消退。

  在前苏解体后的最初几年里,俄罗斯实施了西方希望的激进经济改革,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动荡。而当时,被俄罗斯人视为伙伴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并没有伸出援手。与此同时,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依然假定俄罗斯是安全威胁,并开始推动北约东扩,以加强西方安全。

  北约1999年轰炸俄罗斯的盟友前南斯拉夫,成为俄罗斯对美国态度的转折点。突然间,俄罗斯发现,北约东扩则越来越像是对俄罗斯的包围。在俄罗斯看来,北约东扩意味着美国对俄罗斯的不信任。第二次车臣战争则为俄美关系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美国对俄车臣政策的批评,促使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上。

  “9·11”事件:

  俄美迎来友好新契机

  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似乎沦为一个失败国家。随着布什于2001年就任总统俄罗斯的等级被降低,对俄外交和其他53个国家一起被纳入欧洲与欧亚事务司管辖。时任俄总统普京接受了该现实。实际上,在执政前两年中,普京对美国态度要比现在更积极和友善。

  当时,普京不反对北约第二阶段东扩,接纳波罗的海三国;还关闭了前苏联时代在古巴和越南的军事基地;当布什在2001年12月决定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冷战时期美苏缓和的象征性协定时,普京也没有反对。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第一个打电话给布什的外国领导人是普京。

  分析认为,普京将“9·11”视为俄罗斯走进北约保护伞下的唯一机会。但布什没有给普京任何回报。2001年6月,布什在与普京第一次会面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望着这个人(普京)的眼睛,我就能够感觉到他的灵魂。”然而,他显然没有感觉到普京的内心世界。他认为自己不欠普京任何东西。

  2003年伊战:

  俄美关系的转折之年

  不过,俄美关系的真正转折点是在2003年。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10月,俄前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因被指控犯有商业诈骗、偷漏税款等多项罪名而被捕。前者引起俄罗斯对美国的强烈不满;后者则引发了美国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强烈抨击。这一年,俄美关系开始真正改变。

  在普京看来,美国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削弱俄罗斯。美国对伊拉克这个俄罗斯的长期盟友发动战争,被视为对俄罗斯国家利益无法容忍的侵犯。与此同时,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先后爆发“玫瑰革命”和“橙色革命”背后,似乎都有美国人插手的影子。对普京来说,两场颜色革命就像是在俄罗斯发动革命的预演和彩排。

  随着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开始寻求加入北约,普京向美国及其盟国发出了明确警告。2008年8月8日,布什与普京在出席奥运会期间讨论了日益严重的格鲁吉亚局势。当普京意识到布什不愿或无法控制亲美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时,他决定自己出手。对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短暂冲突,普京认为,他不过是在重演北约对前南以及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这场冲突使俄美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也构成了奥巴马上台后“重启”美俄关系的大背景。

  冷战后俄美20年的演变,或许足以证明:20年时间,敌人可变朋友,朋友也可变敌人;20年时间,可消磨掉人们彼此的好感,也可以累计起难以化解的重重怨愤。

 


 
  现实难题

  

  俄美关系“重启”

  正面临四重难题

  

  如今,美俄政府都有意“重启”两国关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他们希望与俄罗斯按下“重启键”。然而,就在准备迎接奥巴马访问的同时,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展开了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一切都表明,虽然俄美首脑宣布重启两国关系,但两国之间仍然存在太多棘手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俄美关系不得不“重启”。

  伊朗问题:

  美国的威胁VS俄方邻居

  对美国而言,伊朗是一个严重威胁,美国期望俄罗斯在阻止伊朗发展核计划的问题上提供帮助;但对俄罗斯来说,伊朗是其重要的战略伙伴。

  “伊朗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特殊伙伴。”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尤金·鲁莫说,“伊朗是俄罗斯介入中东政治的入口,俄罗斯不希望伊朗出现内乱局面。”同样,伊朗也支持俄罗斯,比如,伊朗就一直拒绝支持车臣叛军。与美国不同,俄罗斯并不认为伊朗核计划是重大威胁。因此,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美立场存在很大分歧。

  在伊朗大选结束后的政治动荡中,美国政府公开批评伊朗政府,俄罗斯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可以预料,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很难从俄罗斯那里得到其所希望的帮助。

  乌克兰与格鲁吉亚:

  俄美继续较量的“战场”

  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以及俄格战争,使俄美关系急剧恶化。即使在奥巴马访俄之后,俄美之间仍难以在该问题上达成一致。奥巴马刚结束访俄,美国副总统拜登就将出访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拜登此行旨在“向俄罗斯人表明,美国在该地区拥有自己的利益。”斯坦福大学俄问题专家、克林顿政府前顾问科伊特·布兰科说。

  虽然俄罗斯曾公开宣称,不介意美国在前苏联地区交朋友,但俄罗斯却划出了一条界限: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都不能加入北约。在俄罗斯看来,前苏联地区都是其“势力范围”,西方势力不应该进入。俄罗斯不希望美国及其盟友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部署军事力量。

  这种源自深层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仍将成为俄美争夺与较量的战场。

  东欧反导防御:

  俄美继续在“顶牛”

  美国一直宣称,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是为了应对伊朗威胁。但俄罗斯不接受这种说法。在俄罗斯看来,美国在东欧的反导系统,旨在使美国获得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

  在这一问题上,俄罗斯期待奥巴马政府作出妥协。就在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宣布达成裁减核武器协定的同时,俄罗斯官方同时表示,只有美国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削减核武器的协定才可能得到实施。对此,奥巴马则表示,这两个问题没关联。

  迄今为止,在东欧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奥巴马不再像布什那样咄咄逼人,但在缓和语气的同时,却仍未作出放弃部署的决定。俄美仍在继续顶牛,是否能够达成新的交易仍未可知。

  彼此不信任:

  俄美关系的“心病”

  在国内,任总统近半年的奥巴马习惯了欢呼人群的欢迎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但在俄罗斯,等待他的却是多年积累的怀疑。俄罗斯民意测验显示,俄罗斯人普遍不信任奥巴马和美国。

  就在奥巴马访问俄期间,俄罗斯公布的一份民意显示,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全球发挥积极作用;只有12%的人说,美国公正对待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俄罗斯人则认为,美国滥用其实力,试图迫使俄罗斯听命于美国。

  擅长演讲的奥巴马在莫斯科也发表了演讲,然而参加者多是亲西方的知识阶层和商界,而非俄罗斯的统治精英,俄电视台也没有直播奥巴马演讲,只是在后来的新闻中播出了演讲片段。

  这种普遍的不信任感,是一系列事件刺激下形成并发酵的。如今,不信任已成为俄美关系中的“心结”,影响两国彼此的认识,也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在经历20年风雨后,俄美关系可以“重启”,但20年间累积的不信任却不是重启就可消除的。

 


 
  专家访谈

  

  关系“重启”

  还是“未重启”?

  

  本报讯(记者党建军)对于奥巴马此行是否成功“重启”俄美关系,外界有多种评价。俄媒体称,“重启”并不是简单地摁按钮。还有观察人士和媒体地认为,俄美关系并未“重启”。

  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陶文钊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柳丰华。两位专家也持有不同观点。陶文钊认为,奥巴马此行成功重启了美俄关系;柳丰华则认为,奥巴马未能实现重启两国关系的目标。

  分歧:重启VS未重启

  陶文钊认为,奥巴马此次访俄成功“重启”了美俄关系,这符合两国利益,将给美俄关系带来改变。他提到,普京就在接待奥巴马访问时就表示,俄罗斯“将他(奥巴马)的名字与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希望联系在一起”。

  陶文钊说,美国两任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都曾犯下一个基本错误,就是将俄罗斯视为战败者,美国则以战胜者心态对待俄罗斯,不顾俄罗斯反对,强行推动北约东扩,在俄罗斯周边连续策动颜色革命。从各方面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如今,奥巴马政府提出“重启”美俄关系,这意味着对过去美国对俄政策的否定,可以预期,俄美关系将会改善,但具体改善程度如何,仍有待观察。

  柳丰华则认为,与普京执政后期的紧张关系相比,奥巴马上台后至今,俄美关系的确有所改善,但还谈不上“重启”。所谓“重启”应是双边关系得到大幅提升和改善,但美俄此次达成的协议表明,美俄关系并未有大幅提升和改善,因此也就谈不上“重启”。美俄关系仍将维持有限合作、总体竞争的状态。

  成果:实质成果有限

  不过,对于奥巴马此次访俄的成果,两位专家的评价又有相似之处。

  陶文钊认为,俄罗斯在奥巴马的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俄美关系属大国关系,影响到国际格局。作为大国关系的美俄关系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反恐,防止核扩散,阿富汗战争、伊朗核问题、北约东扩等等。

  陶文钊表示,奥巴马此次访俄的实质性成果不见得有多大,因为俄美双方都选择了最容易达成协议的问题。比如说,此次有关美军通过俄领空向阿富汗运兵的协议就是例证,实际上普京早在“9·11”袭击后就曾答应布什这一条件,这次是再次重申。

  柳丰华也表示,奥巴马访俄成果是有,但很有限,主要反映在两国在裁军、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未来:老问题成障碍

  对于俄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两位专家都提到了两国间的一些老问题。

  陶文钊表示,就美俄关系而言,还有其他更棘手的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美俄已成立相关小组进行全面讨论。

  就美国而言,最希望俄罗斯帮助的是伊朗核问题。因为在美国看来,伊朗构成了对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而俄罗斯则与伊朗建立了特殊关系。对俄罗斯来说,最关心的是东欧导弹防御系统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奥巴马尚未作出最后决定,俄罗斯则希望美国作出让步或者两国之间达成某种交易。

  柳丰华也认为,美俄关系的主要障碍仍是一系列老问题,包括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的问题,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美国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扩张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俄美之间互不信任的问题也依旧存在。

  回顾冷战结束以来的美俄关系,柳丰华认为,美俄关系近20年来一直在合作与紧张之间徘徊。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刚独立的俄罗斯曾与美国之间有过短暂的“蜜月”,但随着北约东扩,美俄关系开始倒退。

  普京接任俄总统后,美俄关系继续保持紧张状态,但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后,普京主动与美国在反恐等领域进行合作,俄美关系有所好转。

  然而,随着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及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美俄关系重新回到地缘政治的攻守状态。尤其是去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的冲突,更使美俄关系陷入近年来的最低点。

  美俄关系究竟是否“重启”,争论仍难以平息。但对两国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当前关系改善的势头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以及两国是否能够大幅提升双边关系。果真如此,美俄关系将可说已经“重启”;不然,“重启”将成为空谈。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