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调选手曾轶可晋级“快乐女声”全国十强了。对于这个消息,相信很多人忿忿不平:为什么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可以晋级?我说很多人当然是有所指的:某门户网站针对曾轶可晋级做了个有十万名观众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网友对于她的晋级表示“抓狂,简直看不下去了,恨不得砸了电视”;17%的网友表示“很开心,喜欢她”;余下13%“不关心”。
尽管人们经常用“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但在曾轶可晋级这件事上,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说:曾轶可这颗“葡萄”确实是酸的,忘词、跑调、绵羊音、雷同的声调、露骨的抄袭……对不起,我不忍再罗列下去了。
曾轶可晋级全国十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或者说,是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嘲弄。因为观众有着自己的分辨能力,任凭你巧舌如簧,妙语如花,也无法指鹿为马,将一个唱功极差的歌手说成百年不遇的才女。包小柏的愤而退出,更多的是对音乐艺术圣洁的坚持,和对观众的尊重。所谓的音乐理念之争,不过是遮羞布和挡箭牌。
我非常不理解某些所谓专业评委“曾轶可创作力强”的论调,拜托,哥们,这是歌唱比赛,不论是最初的“超级女声”还是后来的“快乐女声”,都是以“声”为取舍标准,而不是脸蛋及其它,更不是所谓的创作力。你创作力好,可以去参加“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也可以像方文山一样隐身幕后专业写词,干嘛要以自己的弱项去张扬自己的强项呢?套用一句众人皆知的名言:唱得糟不是你的错,但唱得这样糟还出来要命就是你的错了。某些专业评委“令人发指”地将唱功“令人发指”的曾轶可推进十强,并非他们是猪脑子,自然是有着隐情在其中。
事实上,同某些评委一样,曾轶可也不过是颗棋子。在贡米退赛之后,如何保持高的收视率已经成为湖南卫视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让“快乐女声”继续甚至永远“想唱就唱”下去的最基本因素。广电总局的步步紧逼,着实让选秀节目丢弃了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内容和环节,但“堤内损失堤外补”,靠这些绯闻、整容、家庭背景、退赛、毒舌点评等非常规手段,依然可以将节目做得风起云涌。曾轶可的存在,可以让那些支持者继续摇旗呐喊,让质疑者全神贯注盯紧评委的猫腻,让看热闹者津津有味地期待最后的结果,如此,管她曾轶可还是张轶可王轶可,也不管她绵羊音还是初级拨弦指法抑或神秘老爸,都充当了湖南卫视炒作的棋子,拉动收视率的砝码。实在不行,还可以做做其它文章,专业报料人“舞美师”不是已经说了吗,快女中有人怀孕,这料难道不比走音的曾轶可还要生猛和刺激?
著名公关代理人、《成名方程式》一书作者马克•博尔科夫斯基说:“现在,人们正在创造低廉的形式以及低廉的明星系统,原因在于:娱乐产业的重点在于产业而不是娱乐,其目的就是尽可能获取利润。问题是这种方式被一次又一次复制,那些借助这个平台崛起的艺人成名快,但同时也会很快被人遗忘。”无论是湖南卫视还是天娱,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好不容易推出的选手很快被人遗忘,岂不是白做了无用功,落了个得不偿失?从这个角度看,进入十强的曾轶可已经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很快就会被幕后的主人毫不留情地拿下,不,是抛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