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法治频道 > 经济与法 正文
个税改革,听听百姓的呼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7-10 08:58:59

  前不久,财政部公布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透露,2008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为3697亿元,其中工薪阶层贡献1849亿元,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重为50%左右。报告同时指出,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消费支出、市场物价水平等变化情况,今后个税起征点还将适时作出调整。上述报告引起社会舆论及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人们对于个税改革充满期待,同时也不乏中肯的批评与合理的质疑。

  工薪族成个税“主力军”令谁汗颜

  自1981年实施个税征收以来,我国广大的工薪阶层一直是个税缴纳的“主力军”,尽管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批评与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始终未见决策层有太大的反响,无怪乎民间舆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安徽读者张永琪认为:工薪阶层对个税贡献率已占到50%左右,令人惊讶。2008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为3697亿元,而1994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才72.67亿元,14年时间增长了50倍。而拉动个税大幅增长的主力军成了收入不高、支出却不低的工薪阶层,这合理吗?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已非一日,工薪族呼声更高。但在一些专家“若提高起征点,高收入者会多受惠”观点的主导下,个税起征点还是维持在2000元,且短时间内难有大的提高。

  上海读者杨海东指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局面,与个税征管的“视角”不无关系。我们的个税征管,不是将眼睛投向富人收入的“灰色地带”,而是紧盯在工薪阶层的工资上;不是将眼睛投向富人们惯用的诸如“个人开支与公司经营成本打统账”等偷漏税行为上,而是将堵漏增收圈定在工薪阶层的工资袋上,于是造成了工薪阶层力挺个税“半壁江山”的尴尬局面。

  重庆读者杨光志的看法是,现行个税政策让工薪层当主力,真的是惠富损穷。个税作为收入调节杠杆,如此失衡,结合近期发布的“我国贫富悬殊不断加大,收入差距达12.66:1”的数据来看,个税改革作为以公平为目标的第二次分配方式最有效的调节器,须得赶快出手制衡,而不是“还将适时作出调整”的模糊表态。

  安徽读者童克震表示:工薪族的贡献占据个人所得税“半壁江山”,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实际上,我国演艺界、科技、教育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收入远远超过纳税起点,有不少却远远躲在税务机关的管理之外;一些名人偷税、漏税的能力非常强大,偷税、漏税行为屡屡得逞,他们宁愿受人诟病、甚至不惜坐牢,也不肯规规矩矩纳税。某些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偷税者的“皮太厚”,造成无法计算的个人所得税流失。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工薪阶层个税所占比例不应占据“半壁江山”。目前的状况,难道有关政策制定部门不觉得汗颜么?

  杨海东认为,无论从社会担当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工薪阶层都不该充当个税的“主力军”。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无论个税如何改革,都难以触及富人的“神经”。这其中,“壁垒”何在?“瓶颈”是什么?其实,富人纳税的“灰色地带”投射出的,已经不是“灰色收入”这么简单,恐怕涉及“权钱势力范围”的社会“灰色地带”。这不仅需要个税征收产生制度性变革,还需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法律的跟进。

作者:    来源: 半月谈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