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诗意斑驳的流年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6-26 11:01:58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少年游》

端庄的风月

看到周邦彦的名字,我总忍不住想笑,总想到“翰林院大学士”之类,哪像个惯于吟风弄月之人?不如叫他的字:美成。哎,周美成,感觉就对头了,和他那些微甜温香的艳句就很搭调了。

有时候,闲闲地念着美成的句子,思绪如在碎锦里滑翔,桃色想象,如吟唱般闪烁而流淌,所有的文字,都是那么年轻而标致的模样。“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那么极尽清秀,也极尽明媚。有时伊人风流,却不失纯情,“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有时忧伤浓郁,却又隐忍含蓄,“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据说周邦彦的词是永远的君子格调,他像柳永一样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也像柳永一样喜作艳语,可是他却无一点市井俚俗气息,总是那么眉眼规矩,那么知情达意地轻言细语。

君子是不错啊,不过我总归不喜欢用男性来比喻词这种东西,不如说他是宋词里的青衣吧。一样的云裳花容,翩跹莲步,却端着闺门的身架,守着小姐的身份。纵有风月无边,不忘端庄。

像这首《少年游》,写的是什么事情呢?不过是狎妓的夜游,说不尽的香艳与暧昧。那个女子肤白胜雪,纤手轻扬,破个香橙儿与少年吃,而房中是又香又暖,“相对坐调笙”,两人该是挨得很近很近吧?夜分明已深了,这两人到底想怎样呢?那女子低声问,这么晚了,你留宿在哪里才好呢?你看外面又冷,地上有霜,马儿走起来都会打滑……嗯,这样子叫你独自回家,如何放心得下?于是她那么羞涩地建议:你看街上人影都没有了,不如……不如你就别走了吧!

这种情状,男女香闺独处,叫柳永写起来,该是多么尽情的欢快挑逗,“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每读这一句“和我”,我总忍俊不禁。真是天真豪迈,没啥曲里拐弯的,就那么直接地说:跟了我吧!年少春光,如何不负?定是浪漫春宵。

可是到了美成笔下,便是那么羞羞答答,欲说还休。好像怎么样都行,却又什么也没说破,娇羞默默。除了满脑子的想象红晕,不知如何是好。

唉,说起来,这位周邦彦,他的词我还真是喜欢,可是,这喜欢总是不够。就像每每看到他的名字,会有一丝莫名遗憾,怎么会有个“邦”字呢?似乎有那么一声赞,已经要冲口而出了,终于,还是轻声一叹。实在地说,我还是更喜欢柳永,好像在一场欢会里,我终究还是挑了个浪子去跳舞,那绅士的温柔笑颜,也只用眼角余光悄悄地依恋一把了。

忽然想起《欲望都市》里那个不老妖精萨曼莎,踩着高跟鞋激情万状地爬上几十层高楼去捉奸。哈哈,让女人如此亢奋的,就是那个想象中的偷情场面吧?结果呢?她的情人竟没做什么坏事,她什么也没捉到。萨曼莎没有高兴,反而,有一点点失望。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长相思》

淡青的幻想

林逋,据说一生不仕不娶,长期隐居在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是个极为清雅的形象,在岁月里的林逋,以这个形象流转明灭,渐渐成为一个简约而美丽的符号,可以代表一部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出世情怀的自许和迷恋。

事实上林逋不做官是真的,至于不娶之事,很可质疑,我就曾经看到有人长篇大论地考证林逋的婚事,说他不但结婚生子,子孙还很多,有一支后代甚至绵延到了日本。但这种声音哪怕再证据凿凿也是注定微弱的,因为很多人并不爱听这些,听到了也只当耳边风,自动忽略罢了。

林逋梅妻鹤子,只是一件让很多人乐于相信的事情。迷恋和信仰这类感情,向来执著于梦想,不屑于琐细,哪怕种种琐细可以勾画出真相的面貌,也依然会成为被无数一意孤行的心愿自动剔除的东西。

林逋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幽居事迹,便是一首咏梅的七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的确写尽梅花的风神,也完美地表现了他自己的清逸气质,和他那符号般的传世形象非常吻合。

念一念这样暗香饱满而销魂蚀骨的诗句,想一想林逋所代表的那一种雅逸的情操,确实能够让人醒悟到有一些孜孜于真相的考据,寂寞得十分活该。当所有假想的花朵都被剥落,一点点所谓的事实真是萧条得很,就像一个从来不会开玩笑的人,是多么乏味又无聊呢。

林逋这首《长相思》是他传世不多的词作里最出名的一首了。自然是写爱情,而且是不美满的、满怀忧伤的、落寞的爱情。“罗带同心结未成”,明说好事未成。“江头潮已平”,更似乎失却了任何争取的心意,潮退了,夜深了,我们也散了,就这样吧。听天由命的感觉,寥落非常。这是一首很像未娶的林逋所写的词,情词浑然,是足够让人遐想甚至恋慕一小会儿的。

就我而言,更喜欢词的上片。

也许是因为《诗经》里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太传神地描述了一种永求而不得的失落情境,并以苍苍水草烘托,给了我太过鲜明且长久的暗示,对于不美满的爱情,我的联想总是潮湿的,而且带着如水茫茫的青苍之色。

这阕词的上片,就是那样一片满溢着湿润的青苍之色。吴越青山,两岸送迎,是多么寥廓又饱满的一个背景,可以任由爱情的想象往来挥洒,而其中的伤感亦似青鸟翩翩,可以在这苍茫里任意飞翔。描好了这一片景,便是一句喃喃自问:“谁知离别情?”原来那游荡在如此天地间的情绪,是离别的伤情。

仿佛看到一些关于忧伤情事的幻想如鹤远逝,那天际一线茫茫,像一树淡青的梅花。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微湿的桃色

我刚进大学时去听过一门公共选修课:爱国诗词赏析,结果发现主讲者堪称“导师”。也不知是不是课题要求逼的,他评价一首诗词的好坏,乃至一个诗词作家的好坏,似乎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爱不爱国。但凡爱国的,哪怕只是曾经表示过爱国,那就是好的。弄得万千绮丽的词家,简直都像志士,连李清照也好像一辈子只写过一首好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一次,“导师”谈起格调,那也很简单,有了好思想,自然格调高。这时候他想起一个反面教材,叫做晏几道。“没落王孙,格调最低!”“导师”一字一顿,强调着他的鄙夷不屑。“一辈子只知小儿女,‘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那个楼是什么楼?就是青楼,就是妓院!”说完,“导师”遂将这姓晏的一脚踢开,继续弘扬人间正气歌。

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随手抓来的反面教材,在我听来竟成为他讲课中唯一的亮点,恰似鬼火泄漏,刹那妖艳,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思勾引到了荒郊野外。

当年下了课我就去图书馆翻看晏几道的作品,专门学习了一番。晏几道自然很有名,找到他的作品很容易,各种词选集里都有,也有专集,我翻到商务印书馆早年刊印的一本《小山词》。他不但自己有名,他的爸爸也有名,乃是晏殊,他是晏殊最小的儿子。

然而,读晏几道的句子,情绪确实很难舒展,总觉柔软过度,憋着一股释放无望的哀愁。几乎所有的欢情都是过去时,“记得小苹初见”、“当时明月在”、“当年拼却醉颜红”……但接下来总是天涯沦落,空留追忆,残灯照着旧泪痕。“今日剩把银 照,犹恐相逢似梦中。”从来不曾彻底美满,永远不会尽兴成全。

他虽是出身豪门的公子,但写出来的东西却一点也没有他父亲的富贵气息,也没有和他同时代的苏轼、黄庭坚等人的硬朗气质、丰繁气象。那种美丽的哀怨一味沉溺,不见半点潇洒。他父亲的忧愁是优裕的闲愁,他的却是真的伤心;别人的攀花折柳可以是繁华小唱,他的却分明是一生倾情。那些流丽婉转的句子尽管那么容易叫人心动如水,却有点小模小样,低眉顺眼,总是缺乏令人陶然一醉、甘心沉迷的力量。

翻看一下他的生平,果然是全无出息,极度没落,似乎白白拥有那么一位显达的父亲,一点没能沾光。黄庭坚在《小山词序》里描述他的为人,说他是个痴子: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听起来清高狷狂,却完全不谙世事,只知信人,不会负人,到头来依然是别人眼中的软柿子,是个社会白痴。李煜做不来皇帝,他却是混不来生活,最后也只剩填词,全部的才智与乐趣,全化作儿女情长,一声叹息。

这样一位词人,给人的想象总不免流于情(啊)色,而且无端脆弱,心意软软地晕成了一片斑驳桃色。就像肖邦这样的音乐家,远比巴赫这样的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他作的曲子里纵然有直接题为《革命》的,也不能让他的形象如何坚毅伟岸起来,人们依然会津津乐道他苍白忧郁的气质,他和比自己大很多的女作家乔治·桑的缠绵艳事,他最后是如何渴望死在乔治·桑的怀里。那一种单纯过度的浪漫气质,在红尘耳语里注定要有柔弱而谦卑的承受。

也难怪“导师”顺手就把这晏几道揪过来欺负一下。要说青楼妓馆,柳永写得比晏几道少吗?他怎么不挑柳永来骂呢?柳永毕竟也会“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毕竟也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舒展大气地作伟丈夫状。晏几道却不会。他从不放浪豪迈,只会鬼迷心窍;不会执意追寻,只会黯然追忆。不会抛弃谁,只会被抛弃。

但这样的晏几道,毕竟是那么容易唤起柔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个雨中寂寂而立的美丽身影,透露着人间最深的惆怅。像个被雨淋湿的小美人悄然倚门而立,是只为躲雨来的吧?顶多像个艳遇的由头,不会有怎样的纵情,却别具清丽,格外要人怜惜。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