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顺溜"凭人气能"保温"多久?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6-26 08:48:01
上一页 下一页                                               “顺溜”凭人气能“保温”多久?


  关于调侃

  是幽默还是啰嗦?


  正方:“晴空一声霹雳响,老娘生下陈营长”;“再大的喜事,也要低调处理”;“扯淡,这是赤狐,比赤兔还厉害。走!”类似这样的搞笑台词贯穿在剧中,有不少人乐在其中。“我是当喜剧片看的,台词很雷人!巨搞笑!每集都被他们弄得乐呵呵的。”

  反方:《顺溜》太拖沓啰嗦。一集戏开半集会,一场战役偏偏这集不给你打完挪到下集。“把个好好的陈司令连带得像个话痨,营长和翰林如同两个多话的弄臣,而情节也因此显得冗长不够紧凑。”网友青青坦陈。



  关于演员

  是重复还是突破?


  正方:不可否认,有一大批人是冲着王宝强、张国强看《顺溜》的。两人此次在剧中一个演小兵、一个演司令,“顺溜和陈大雷的脾气彼此彼此,所以顺溜一说话就顶心顶肺顶得陈大雷结巴、无语或嘴角抽搐。我喜欢看他们的对峙,明显感觉两人的表演都有变化,王宝强放得更开,而张国强更是收放自如。”网友枫叶说。

  反方:王宝强定型了?从前几集看,许三多招牌式的笑、瞪圆眼睛不服的耿直劲儿等都“移植”给了顺溜,明显感觉他在重复自己。张国强身上明显飘着痞劲儿,有模仿《亮剑》里李云龙的影子,他演绎的这个司令显然没有《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迷龙有色彩。

  导演花箐回应:宝强是本色出演,找他演就看重他最真诚的东西。他演的顺溜并没有重复自己,往后看,其实变化不小。《天下无贼》他的表演很稚嫩,而这个顺溜随着情节大喜之后大悲的变化,顺溜才最终立了起来。你会发现宝强诠释出了一个充满智慧、激情澎湃的人,他把剧本赋予顺溜的行为举止呈现出来的同时,还有很好的发挥。剪片时,我时常被打动。张国强的表演我不认为是痞,他把扎根在我心里新四军的自然状态演出来了,这个人物和李云龙不一样,除了英武还有文人的儒雅,张国强兼具这个气质并很好地呈现了。

  关于情节

  是鸡蛋里挑骨头?

  正方:看电视剧应该看大节而非拘泥于小细节的瑕疵。《顺溜》没有从轰轰烈烈抗日的大背景去落笔,而是选取了一个有着智慧和特长的“野孩子”成长为神枪手的过程这一视角,这里没有高大人物,更没有完美英雄,顺溜,一个简单、土里土气的人,却在非常时期表现出震撼人心且让人无法忘却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会感动并吸引观众看下去。



  导演花箐回应:确实有些是疏忽,有些是无奈。比如,“中日搭配”的对话,当时拍摄时全部用的是日语,后来播出审片时提出修改,认为都看字幕观众会很累,影响欣赏。由于日语的语速和中文不一样,都改成中文口型会对不上,于是挑能对上口型的那部分改成了中国话,不能对上的就还用日语。关于“英雄不死”,由于此前影视剧中发生了不少事故,为了保证安全,在炸点设置上刻意离人远一点,造成了这种不太真实的画面。至于“狙击手”的问题,由于剧情需要安排这样一个神枪手,如此设计也不为过。其实,从第10集以后有很多壮观的阵地战而非游击战。而“背景来回搬弹药箱”这一镜头,毕竟是拍戏嘛,为了画面感好。

  关于道具

  是粗糙还是疏忽?


  正方:哪一部电视剧没有穿帮镜头?像《李小龙传奇》的穿帮还少啊,不是照样收视率很高。现在有一种倾向,网络流行为了挑毛病而挑毛病。其实,电视剧成功与否,还是要看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至于道具只是一个陪衬,不是太离谱当可谅解。

  反方:这些错误也太低级了吧?比如,“同一场战斗,陈大雷穿着皮夹克,兄弟们穿夹衣,日本兵却是清一色的短袖。” “鬼子的刺刀很明显是替代品,插在枪上歪歪斜斜的,没有真实感。”“群众演员手里拿的血包都穿帮了,刚开始以为是手雷,后来仔细一看,是一个鸡蛋大的血包。”网友们表示,电视剧生产一向重演员轻制作。

  导演花箐回应:我一直很遗憾衣服不搭界。拍戏的时候是夏天,当时设计的日本军服是夏装,拍着拍着天冷了,12月很寒冷了,却没有长袖衣服,只能那么拍了。考虑到演员的安全,刺刀不能用真的,怕伤着人,不过,即便是仿造的,也是可以更逼真一点。网友真是太厉害了,我很感谢他们,那个血包问题,我真没注意到,群众演员的戏把握起来很难,人多往往有注意不到的地方,难免会有一点穿帮。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