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6月11日电 中科院昨日发布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2030年前后,中国实现载人登月,2040年建立月球基地。2050年前后,载人飞行从月球基地飞向更远的行星,具备载人登火星能力”。
这份最新出炉的“路线图”还显示,在深空探测方面,2025年前后,中国将实现探测器到达火星;2035年前后,可探测木星等比火星更远的行星;2050年前后,深空探测器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
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也在路线图之内。根据我国科技发展状况,考虑国际上火星探测发展步伐,专家们建议先发射一颗火星/小天体探测器,探测火星大气层及火星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小行星的组成等问题。
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长期有人逗留的空间站;203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月。空间站将在2050年之前具备有人参与和机器人结合开展探测与实验的能力,同时搭建各种空间材料、动植物、以及细胞培植的空间实验平台。
附·中国空间探测发展路线图
2009年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工程
2012年左右第一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014年左右第二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015年左右环绕火星探测并中途探测小行星的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工程
2017年左右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
2020年左右发射行星科学实验室,开展行星就地探测
2025年左右火星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
203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月
2033年左右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2035年前在南极建立极地气球站
2035年左右实施木星以及更远的行星、卫星以及小天体探测
2040年左右建立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
205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