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上海电视节何时不再自娱自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6-10 09:52:04

  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6月8日晚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了帷幕,与预计不同的是整个开幕式现场星光黯淡,并无大牌明星撑场,更无红毯仪式。19时25分距离开幕还有5分钟时,观众上座率才接近七成,记者座席不足五成,很多记者发现没有明星红毯,干脆直接离席而去。晚会开始后约七八分钟后,记者区来了几十个学生,填满了座席。19时30分拉开大幕的电视节开幕晚会只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

  上海电视节是我国第一个国际性电视节,从1986年诞生以来,上海电视节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通过这个平台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然而,上海电视节又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节日,打着“国际”的旗号却并不怎么“国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际媒体关注度不高,国际影响力不大。

  确切地说,上海电视节只有电视电影类、动画片类、纪录片类的奖项有外国作品参评,像电视剧金银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奖等重要奖项的参评作品大多是“中国制造”。把最重要的奖项拿给我们自己自娱自乐,使得上海电视节的国际性大打折扣。这次电视节的最大看点恐怕就是《潜伏》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了,然而,这两部电视剧在国内很火,在国际上却是平平淡淡、杳无声息,这又如何让上海电视节体现其“国际性”呢?

  上海电视节发展了二十多年,似乎越来越陷入了“自娱自乐”的深渊,如果国际影响力提高不上去,上海电视节必定会前景黯淡。一部《越狱》火遍全球,是有其体制性的深刻原因的。中国的优秀编剧很多,优秀导演、优秀演员也很多,可是却很少出现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作品。比起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我们在电视国际化的竞争中的确是落后了。因此,上海电视节要想有“国际雄风”不能闭门造车,应当学习其它国际电视节的先进经验,并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同时,中国的电视剧工作者应当学习外国电视剧生产的先进理念。只有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才可能创作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电视剧作品。

  值得欣喜的是,由著名导演杨亚洲执导的电视剧《蝴蝶》即将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主流电视台同步播出,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拍摄的电视剧,也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进入西方主流电视市场的电视剧。上海电视节要想发展,不仅要接受外国的优秀电视作品前来参加评选,让更多的外国优秀电视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更要为我国的优秀电视走向世界提供交流平台。只有当我国的电视作品在国际上有了市场,上海电视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性电视节。

  上海电视节在走向国际化的征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还很多。我们期待着全世界都能听到上海电视节的声音,都能听到中国电视的声音。

作者:    来源: 千龙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