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6月10日讯 连日来的几场降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双鸭山市大田农作物的干旱现象,但据农业专家介绍,眼下的雨还是没有下透,旱情还没有解除。因此,广大农民不要松懈,一定要做到旱情不除,抗旱不止。
进入6月以来,全市阵雨、雷阵雨天气明显增多,气象部门自5月30日开始抓住有利时机,在全市各县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作业18次,累计发射火箭50余枚、炮弹400余发,有效地增加了降雨量,全市平均降雨量近20毫米,极大地缓解了双鸭山市旱情。受旱作物面积由原来的380.86万亩降至到目前264.34万亩,其中旱田受旱面积250.78万亩、水田渴水面积13.56万亩。
双鸭山市今年的旱情不同于以往,发生在作物出苗的关键时段,不仅抗旱工作难度大,危害程度也尤为严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抗旱保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要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做出干旱灾害应急部署,成立专家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群众抗旱。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帮助旱区解决抗旱实际问题,积极筹措资金,有效地组织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旱保苗保灌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按照全市抗旱保苗工作提出的:保出苗、保活苗、保全苗,确保没出苗的出苗、出齐苗,已出苗的不死苗的要求。双鸭山市农技专家建议:一是抓好查田补种工作。继续抓好坐滤水补种,确保不缺苗断垄。二是组织人工浇灌。抓好浇灌保苗措施落实,出苗的要浇,没出苗的也要浇,做到不丢一垄、不弃一棵,能浇灌的全部浇灌。三是加强抗旱水源建设。抢修和利用一切现有水利设施和水利工程,开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电井、泵站、提水站,扩大供水能力,提高抗旱水源保障能力,满足抗旱用水需求。四是强化农艺措施。坚持抗旱保苗与田间管理两手抓,适时开展夏锄生产,墒情适宜的要实施铲前趟一犁或铲前深松,抢夺积温,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旱能力。五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抓紧做好增雨高炮、火箭、飞机等物资准备,及时掌握天气形势变化,气象条件一旦具备,组织力量及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努力提高增雨作业效果。六是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区、各涉农部门要迅速组织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块,面对面为农民提供指导服务。
目前,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2384.4万元,抗旱人数2.401万人次,维修机电井186眼,维修抗旱设备302台套,维修拦河坝8座,维修泵站3处;新购抗旱设备197台套,新购大小水桶1155个,投入钻井机5台,新打抗旱水源井1105眼,新建小塘坝1座;投入抗旱机电井4838万眼、泵站4处、机动抗旱设备1.155万台套、运水车7790辆、抗旱用电4.713万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