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中小学还是不设“发泄室”好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6-08 09:10:59
 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石景山将在区内所有中小学配建3间特殊“教室”,即心理咨询室、放松室、“发泄室”。在“发泄室”里,学生可抡发泄锤,击打“不倒翁”等泄愤用品。

  对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与发泄室,我表示异议。

  其一是心理咨询。尽管有关教师被要求保证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保密,但作为家长,我仍然担心,家庭各种私生活都有可能通过小朋友之口,通过教师的专业询问,而无所保留。作为未成年人的家长,是不是愿意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学校规定,对学生心理咨询时,有家长陪同,或经家长签字同意,才接受专业性的心理咨询,这样可能更能体现对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尊重。

  如果擅自问询孩子,孩子透露过多的心理与家庭隐私,也可能使学生形成某种焦虑与担忧,因为教师毕竟不同于教堂里的牧师,在许多职业修养与道德关怀方面,在现在的社会生态中,一时还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希望有关中小学对学生心理咨询持审慎态度。

  其二是学校设立发泄室,主要是让孩子们暴力宣泄,我更以为不妥。是不是只有通过暴力方式,才能达到宣泄效果?有什么科学根据?孩子们经常在秘室里暴力宣泄,会不会因此成瘾,视这种宣泄为合法合理?如果离开学校,没有了这种“发泄室”,会不会找别的方式宣泄?

  我们知道,古希腊人进行竞技与观看悲剧,除了娱神、祀神,还有一个重大功能,那就是宣泄与净化。不仅要宣泄,还要净化,使人心灵达到平静与自守状态。竞技运动本质上就是一种宣泄,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是文明的、有规则的宣泄,而不是非理性的发怒与发泄。

  我主张通过运动与歌唱甚至电脑游戏竞技的方式,缓解孩子们心中的暴力倾向与焦虑情绪。学校不同于社会,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我们不能将社会上成人的发泄、心理咨询的方式,简单运用到中小学校,特别是不经过教育专家与学生家长的认可,就开始投入使用。

  对心理有问题或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考虑使用,就是慈善教育,使孩子们成为志愿者,定时或不定期到孤儿院与各种关怀医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当他们看到社会中还有那么多需要关怀与同情的弱者时,他们会产生悲悯的情怀与责任感。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组织专项体验夏令营、冬令营,或特别体验营,如早起观日出,或彻夜观察星空,使孩子们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这种全新的、具有震撼力的体验,会使他们心灵得到某种启示与净化,而这些体验都是自然的、符合少儿心性的、非暴力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这种让孩子们接近大自然的活动越来越少,像春游、秋游等在一些地方几乎绝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当然重要,但是,如果因此而因噎废食,则我们的学校只能会离大自然、离真正的人性越来越远。

  现在,城市生活越来越远离乡村与大自然,所以,通过体验自然来缓解心灵压力,最应该受到学校重视。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孩子们之所以郁闷到非发泄不可的程度,其根源还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过大。从一点上说,“发泄室”也仅是“断箭疗法”罢了。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