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传真 正文
宝清县水稻标准化生产见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5-25 14:44:33

  东北网双鸭山5月25日讯 五月的农村大地,到处呈现出繁忙的景象。旱田里机声隆隆,播种机穿梭于广袤的田野间;水田里机械插秧、人工插秧和抛秧勾勒出动人的劳作画卷。

  在宝清县青原镇兴旺村的稻田里,几台不同型号的插秧机马达轰鸣、欢快地在田间奔忙,一盘盘秧苗宛若一队队整装待命的士兵,整齐地码放在插秧机上。插秧机驶过,一行行嫩绿的秧苗仿佛站立在平静水面上的“哨兵”迎风傲然屹立迎接检阅。在插秧现场,兴旺村稻农李继文在育苗钵盘上拔下一撮秧苗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新建了45000平方米育秧大棚小区,全部采用高台育秧,实施了秋做床和药物浸种,每100平方米秧床备营养土3立方米,秧苗比往年本田育苗要壮得多。秧苗根系发达不说,机械插秧时钵盘直接入地不伤秧苗根系,插秧后不需缓苗且成活率高,稻田长势好、产量也高。”

  临近稻田的不远处就是这个村的水稻育秧基地,秧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据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介绍,采用大棚育苗可以提早育苗,抢积温、促早熟、成苗率高,苗大苗壮增产效果突出。

  挨着李继文家稻田的稻农祝世敛一家人,正在忙于向刚刚泡完田的地块抛秧,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兴奋地向我们介绍起抛秧的好处,他说,抛秧可以增加秧苗的密植度,而且省时、省劲、不耽误时间,全家5口人齐上阵,3垧地的水稻用不上两天就全部播种完毕。

  站在一马平川的稻田地前,青原镇镇长叶玉刚面带笑容地说,这几年我们镇借助龙头桥灌区和省级高产示范园区的优势,大力实施旱田改水田工程,以稻治穷、以稻治涝、以稻治水、以稻致富,现在全镇水田面积达到6万亩,平均产量在18000斤左右,而兴旺村实施的集中育苗可以提高产量到21000斤左右。今后镇政府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大下功夫,疏通河道,排水引流,力争使水田面积达到12万亩,让水稻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据介绍,宝清县在发展水稻生产上,积极探索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目前从整地、育苗、插秧、管理、收割、运储,均可使用机械操作,水田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今年,全县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60平方米小区2个,大棚总数145栋,总面积52000平方米。通过水稻大棚育苗比小棚育苗产量提高15%的效益对比,让农民看到水稻大棚育苗的好处,用事实教育农民,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做好水稻大棚育苗工作对提高水稻标准化种植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的重要作用。县政府为新建水稻育苗大棚农户每平方米补贴10元,新建大棚52000平方米,合计补贴52万元。县政府的扶持政策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为水稻大棚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作者: 董力刚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