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高考加分追求公平也要计算成本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5-22 09:34:19

高考加分的事情算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就在于自由裁量空间上。本质上说,任何权力的自由裁量都不是一件坏事,是以柔性抵达理性的必由路径,凡事定量定点,反倒悖逆参差多态的世态人心。遗憾的是,自由裁量的经文总是遇到了歪嘴和尚,搞得大家心情很不爽,于是,本意走向更高层级的公平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成了众矢之的。5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说浙江将针对高考加分考生组织省级统一测试。

乍看起来,这还真是一则好消息。一来,它回应了时下针对浙江高考加分“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质疑,切实给高考加分“挤水分”,理论上说有这个必要性;二来,据说在今年4月25日至27日的首次体育类加分考生省级测试认定中,考生通过率为 80.14%,近两成考生被刷了下来,这更就说明这一政策在实践上也有重要性。

喝彩完了,忽然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忍不住吹毛求疵地想商榷几个小问题:首先,这是当地“首次”对符合体育类加分政策的所有考生进行的省级统一测试,一下子就刷下了“两成”,可是,加分政策显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那么,在过往的加分年代,因为没有这个测试认定,会不会起码也有两成“东郭先生”钻了加分政策的空子?其次,部分人马被刷下来,固然是捍卫了加分政策的公平性,但我们更想知道这些没有加分能力的考生,是如何神通广大地被列入加分种子选手行列的?毕竟,真相远比结果重要。

如果说前者溯及过往,抓小辫子有点不厚道;那么,后者关涉当下,这才是保障加分政策不被寻租与异化的关键。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被刷下去的两成考生早些拒绝在加分政策的门外,何须眼下这“首次”全省统一测试认定的程序补丁?所谓“道不远人”,正义也好,公平也罢,总是由人来操作的。如果第一道门槛就没有有效筛除作伪者或不合格者,那么,同样的领域,同样的制度设计者,同样的操作人员,再加一道门槛就一定能防微杜渐?这就好比我们喝牛奶,怀疑有三聚氰胺,怎么办?是兴师动众地在每家超市门口搞一个检测站,还是应该从源头抓起,质检等职能部门盯好出厂之前的每一关?

即便对加分对象的统一测试认定是公正严明的,那也得回答好两个问题:一者,既然这个测试效果奇棒,还要第一道筛选程序干嘛,直接让“统一测试”体制接管加分队伍的筛选就是了;二者,如果说这个二度测试是必要的,那么,因为一次测试公信度崩盘而再立人马、再建帮子搞认定,这笔公共支出由谁埋单?牺牲那些合格的八成考生的时间与金钱又怎么补偿?

其实,在高考加分问题上,关键不在于有几个环节,由哪些人操作,而在于如何确保第一道起跑线不至诡异。电脑系统有问题了,可以打补丁,但是,制度有问题了,就得革故鼎新,不能抛开生病的制度不谈,另立门户再战江湖。毕竟,抵达正义也当计算成本,尤其是拿着纳税人钱做事的公共部门。高考加分上的症结,既不在加分本身,也不在于少打了几个补丁,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完善初始制度,制衡权限,加大监管。就此而言,既然有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再搞一套严格的统一测试,实在让人遐想连篇。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