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金棕榈”能否依然闪耀?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5-18 09:02:40

探访第62届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能否依然闪耀?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海报向安东尼奥尼致敬

一年一度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于法国时间5月13日开幕。每年的这个时候,那座法国南部的沿海小城都会成为全世界影迷关注的焦点。尽管笼罩在金融风暴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阴影下,今年“金棕榈”的光芒依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游客。

老面孔 占上风

今年共有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的4272部影片参加角逐,比去年的4025部有所增长。20部正式竞赛影片中(见本版20幅图片),诸多老面孔再次回到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电影节。其中,华人导演李安(《制造伍德斯托克》)、蔡明亮(《脸》)和杜琪峰(《复仇》)都是华人电影圈里鼎鼎有名的人物,娄烨也带着新片《春风沉醉的晚上》入选戛纳。此外的著名导演还有拉斯·冯·提尔、迈克尔·哈内克、简·坎培恩、肯·洛奇、昆汀·塔伦蒂诺、佩德罗·阿莫多瓦以及朴赞郁等,都是早已手握甚至两获金棕榈的文艺片宿将。最后压阵的是前辈级的老人阿伦·雷乃,他曾经6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他的影片《我的美国舅舅》曾经获得过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奖。

这次新面孔显得有些稀少,只有两三个后辈,包括菲律宾的曼多萨等,即便名气大如奉俊昊,也无法像朴赞郁的《蝙蝠》一般直接挤进主单元。

流感病 未影响

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墨西哥、美国部分地区曾经关闭了学校、教堂、博物馆和电影院,并停止一切公众活动。但记者昨日从戛纳电影节新闻中心获悉,这次电影节并没有受到甲型流感病毒的影响,一切工作都在按原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记者从组委会发布的记者名单中看到,本届电影节依然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记者前去采访,其中也包括近200名来自甲型H1N1流感疫区的南、北美地区的记者。组委会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组织相关人员采取预防措施,也没有减少参加人员数目、缩小举办规模的打算。”

钱袋子 有点紧

虽然流感病毒没有击垮本届戛纳电影节,但有法国媒体认为,金融危机已令今年的戛纳电影节“隐隐作痛”。

记者从法国外交部网站获悉,虽然本届戛纳电影节预算依然超过千万欧元,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政府预算捉襟见肘,取消了给予戛纳电影节的7.2万欧元补贴。而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吉尔·雅各布日前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人气方面也不容乐观,虽然电影节期间放映电影的数量和场次不会低于往年,但因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前来观看影片的观众会有所减少。电影市场方面,尽管几乎所有曾与戛纳电影节有过合作的全球知名品牌和著名制作公司均表示会参与,但许多公司将前往戛纳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数量减至最低,在戛纳停留时间也仅限于活动前后的5天左右。戛纳旅馆业中受冲击较重的是一些中低档旅店,其预订率较往年有所下降。记者 张艺 来源:新民晚报

戛纳电影节:王者归来 大师云集

坦率的说,2009是世界电影的小年,不瘟不火的奥斯卡已经让世界影迷们略微失望了一把,再加上电影题材的日渐枯竭——该拍的似乎都拍过了,该玩的技法也都被玩了个底掉,很难让影迷们再有多大的新鲜感。于是乎,我们更有理由期待今年的戛纳,别的不说,这个法国小城几乎已经云集了当今世界影坛最受关注的电影大师们。一来不少曾经在戛纳上摘棕夺榈的熟面孔王者归来,昆汀塔伦蒂诺、简坎皮恩、拉斯冯提尔和肯洛奇分别带着自己的《无耻混蛋》《明星》《反基督者》和《寻找埃里克》重装上阵,这些大导演们个个都重新操刀自己最擅长的题材,想必阴沟里翻船的几率不大,即使达不到个人的最高峰也不会是烂片;而阿尔莫多瓦的《破碎的拥抱》、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和阿伦雷乃的《野生草药》则都是如雷贯耳,这三位导演都曾在世界影坛呼风唤雨,而他们对现代人情感、另类同性恋文化及知识分子心理的描摹在世界影坛也无出其右,此番新瓶旧酒,纵然新意略减,但保险系数也大大增加,我们当然找不到理由拒绝;而华语片此次也有杜琪峰的《复仇》、蔡明亮的《脸》和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弹齐发,比起前两届华语势力的默默无闻,想必今年也该有些反响——不要忘记,大美女舒淇还是今年戛纳的评委。当然,朴赞郁的《蝙蝠》也不可忽视,这部今年韩国的票房冠军口碑极佳,想来不会在戛纳登顶,但扎在大师堆里也不会丢亚洲电影的份;再加上东道主的集体发力——自从去年《墙壁之间》大获全胜之后,今年戛纳22部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中,居然有一半以上有法国人的身影,高卢雄鸡对金棕榈的渴望可见一斑。在新浪潮运动五十周年纪念的年份,法国人也很有可能在自家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笑傲一回。

而在其它单元中,好莱坞的影子也相当伟岸。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致敬的《泰特罗》甫一登场,就已然让“导演双周”的分量倍增。至于特里吉列姆带来的特别展映片《帕纳索斯博士的奇幻秀》,除了约翰尼德普、裘德洛和科林法瑞尔以外,还有希斯莱杰尔的遗影,想来不受万千影迷追捧也难。而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吉姆凯瑞联袂出演的《我爱你莫里斯》也相当吸引眼球,喜剧之王吉姆凯瑞初涉断背题材,在片中疯狂的搞怪,一会儿洋相百出,一会儿又与帅哥热吻,这部影片的怪诞风格已然独树一帜。此外,凭借《鬼玩人》杀入世界影坛的山姆雷米这次也抛弃了《蜘蛛侠》的动作路线而重回Cult恐怖片的怀抱,他的《堕入地狱》已经获得了恐怖片影迷的一致好评,所以敢在戛纳亮相,招子也够亮的。

总之,在金融危机给了世界影坛一闷棍的2009年,戛纳却出人意料的大放光彩,许多导演的出片时间正好都赶上了这个法国小城的档期,而且经济不景气,正好是精神生活勃兴的时候,在被商业大片压抑了许久之后,以戛纳为代表的艺术电影势力即将掀起一轮新的银幕高潮。

流年似水 春光无限——中国影人50年戛纳行记

举世瞩目的戛纳电影节是世界级的电影盛会,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当草草举行完第一届电影节之后,戛纳电影节进入了前十年的摸爬滚打时期,经历众多风雨坎坷之后,戛纳电影节今天已经成长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盛会之一,每一届金棕榈大奖的颁出,都会引起世界影坛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个世界电影交流的平台,中国电影人早在50年代已经走进戛纳电影节,在这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中国电影人在戛纳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战绩,让我们从头说起……

第一阶段(50~60年代):李翰祥率先发轫

在1956年第九届戛纳电影节上,由中国著名导演蔡楚生率领的电影代表团首度访问戛纳,此番前来,代表团主要的目的是来学习观摩,所以并未携电影作品参赛,但这让世界影坛开始逐步了解中国电影了。

而在1959年,中国台湾导演田琛执导的电影《荡妇和圣女》,顺利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有幸成为第一部角逐金棕榈大奖的中国影片。

进入60年代,香港电影正在完成从文艺到商业的转型过程,邵氏公司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当时邵氏公司因为将擅长电影宣传的邹文怀招致麾下,所以也促成了李翰祥电影的戛纳之行。

1960年第十三届戛纳电影节上,邵氏公司将李翰祥执导的神怪片《倩女幽魂》送到戛纳参展,欧美影人惊叹于该片所展现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纯真意境,对李翰祥在电影美工上的造诣大为折服。

1962年,李翰祥的另一部力作《杨贵妃》再度来到戛纳,本次作为参赛影片进入主竞赛单元。邵逸夫携该片的主演李丽华也在戛纳同时亮相,当时李丽华甚至穿上了片中的戏服,雍容典雅的贵妃袍让世界影坛赞叹不已。《杨贵妃》最终获得了“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夺奖的中国影片。

之后的1963年,邵氏继续将李翰祥的《武则天》送入戛纳参展,但频繁的送展同一类型的作品,令到戛纳电影节产生腻烦心理,《武则天》在戛纳未再次引发轰动效应,邵氏公司也就此改变路线,不再奢求以古装文艺片拓展欧美市场。

第二阶段(70~80年代):第五代崭露头角

经过十余年的沉寂之后,中国电影终于再度现身戛纳电影节。中国台湾导演胡金铨拍摄的武侠巨制《侠女》,成功进入1975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侠女》出神入化的剪辑技巧让戛纳评委叹为观止,影片对中国古典禅学的解析,也让欧美影人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侠女》最终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胡金铨从此也扬名世界影坛,成为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

197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由谢铁骊执导的《早春二月》入围“一种关注”单元,虽然该片在1963年已经完成,但作为“文革”之后第一部走入戛纳的内地电影,《早春二月》成为一部破冰之作。

1982年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部来到戛纳参赛的电影是岑范导演的《阿Q正传》,该片改编自文学大师鲁迅的同名原著,影片精准地把握住了原著的深邃,让世界影人再次领略到了内地电影的独特艺术魅力,虽然该片在戛纳无功而返,但为中国影片大举进攻戛纳吹响了冲锋号角。

在80年代中后期,两岸三地的电影人纷纷来到戛纳这个国际电影站台,拿出各自最新最好的作品,为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全新的风貌。内地导演有:谢晋的《牧马人》、杨延晋的《小街》、谢飞的《湘女潇潇》、黄建新的《黑炮事件》来到戛纳参展;港台导演有谭家明的《爱杀》,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儿子的大玩偶》,杨德昌的《恐怖分子》;许鞍华的《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等作品在戛纳亮相。中国电影在80年代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两岸三地的电影人都在世界影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真正让戛纳电影节折服的中国电影人,还是首先出自内地的第五代导演。

1988年,此时已经凭借《黄土地》、《大阅兵》成名的陈凯歌来到了戛纳,本次他的参赛作品是由谢园主演的《孩子王》,该片改编自阿城的同名原著,影片反映了传统教育遭遇革新思想的一种冲突。影片最终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教育贡献奖”,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奖励没有使《孩子王》获得广泛的关注,但该片同样是陈凯歌不容忽视的一部艺术佳作,从陈凯歌开始,中国新锐的“第五代”导演已经开始在加快了进军戛纳的步伐。

第三阶段(90年代):《霸位别姬》登顶,张艺谋称雄

1990年,凭借《红高粱》扬威国际影坛的张艺谋也来到了戛纳电影节,他参赛的作品是新作《菊豆》,这部描写旧中国封建家族婚姻的影片,在思想内涵和摄影技术上有突出的贡献,本片最终摘取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艾尔特别奖。这是张艺谋在戛纳赢得的第一个奖项。

1991年,陈凯歌携作品《边走边唱》再次杀入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诗意的风格让这部作品备受赞赏,但该片并未突破陈凯歌作品过去的艺术水准,影片最终在戛纳是一无所获,可此时没有人怀疑陈凯歌有朝一日会在戛纳大放异彩,因为他完全具备成为艺术大师的天赋和气质,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1992年,《侠女》的主演徐枫女士找到陈凯歌,邀请他执导由李碧华编剧的《霸王别姬》,影片是陈凯歌首次执导的一个全明星阵容,陈凯歌开出的条件就是必须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徐枫也欣然应允。

1993年《霸位别姬》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之后,该片的王者气象已经凸显,很多媒体已经开始预测《霸王别姬》会最终折桂,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霸王别姬》成为第一部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影片,同时该片还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奖”,陈凯歌也在戛纳登上了个人电影生涯的巅峰。

1995年,徐枫投入了更大的资金,让陈凯歌完成了作品《风月》,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遭遇如潮恶评,陈凯歌的电影生涯也从此开始起起伏伏。陈凯歌在1999年第52届戛纳电影节上,凭借《荆轲刺秦王》再度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该片的美工师屠居华赢得评委会颁发的“最佳技术大奖”。

而内地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第二次的大放异彩,则是由张艺谋的《活着》完成。在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上,张艺谋的力作《活着》再次震慑戛纳评委,不仅将二等奖“评委会大奖”颁发给张艺谋,还让该片的主演葛优成为第一位华人戛纳影帝,葛优凭借此片打响了国际知名度,就连马龙·白兰度都对葛优的表演赞誉有加。

张艺谋在1995年又一次携新作来到戛纳,此番他带来的是与巩俐的分手之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部作品之后,张艺谋与巩俐在10年中未曾合作过,两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事业低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最终赢得一尊“最佳技术大奖”,获得该奖项的是影片的摄影师吕乐。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张艺谋就再也没有一部作品进入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他最近一些走入戛纳电影节,还是2004年为宣传武侠作品《十面埋伏》而来,他的艺术电影之路暂时还未有更大的突破。

1997年,此时正值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内地,香港最特立独行的文艺片导演王家卫,戴着一副标志性的黑墨镜来到戛纳电影节,一贯慢工出细活的他,此番带来的作品是《春光乍泄》,该片最终为他赢得“最佳导演奖”的桂冠,这是华人导演首度获得此项殊荣,王家卫在国际影坛的地位也从此开始奠定。他的戛纳光辉行也才刚刚开始起步。

第四阶段(21世纪),王家卫扬威,第六代锋芒毕露

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是一次中国电影人的盛会,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有这样强盛的华语阵容。在本届电影节上,首先是姜文的战争电影《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特别大奖”,中国台湾导演杨德昌的力作《一一》为他夺得“最佳导演奖”,梁朝伟也凭借主演王家卫的新作《花样年华》而戛纳称帝,《花样年华》还为该片的摄影师赢得“特别技术奖”,这几乎是一个大满贯的成绩单,这也是华语影人在戛纳电影节上最强烈的一次喷发,两岸三地影人携手将中国电影推向了戛纳荣誉顶峰。

王家卫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凭借《花样年华》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影坛大师地位,他在2004年推出了力作《2046》却在戛纳铩羽而归,虽然组织了全明星的首映阵容,但仍然未能博得评委芳心,《2046》最终在戛纳电影节上空手而归。但戛纳电影节似乎对王家卫的此行抱有歉意,第59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邀请王家卫担任评委会主席,这是对他过去在影坛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认可,王家卫也创纪录地颁出发了五个影帝、六位影后,成为戛纳影史的一段佳话。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上,王家卫执导的新作《蓝莓之夜》被同时选为开幕影片和竞赛作品,虽然影片最终是一无所获,但作为王家卫的第一部英语影片,该片已经享受了戛纳电影节的高规格待遇了。

2000年之后的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人就极少在戛纳斩获大奖,虽然他们不断向金棕榈发起冲击,但能够获得奖项认可的作品寥寥可数。可不能忽视的是,以贾樟柯、王小帅为代表的第六代内地电影导演,已经在为金棕榈折桂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王小帅1998年就带着他的作品《扁担·姑娘》来到戛纳,可惜最终一无所获,但至少获得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直到2005年,拍摄地下电影十余年的王小帅总算是苦尽甘来,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青红》也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该片最终赢得“评委会奖”,王小帅在国内和国际终于得到了一致的认可,《青红》对于他来说,应该是电影事业的一个新开始。

内地导演王超也是戛纳新世纪的宠儿,他在90年代后期为陈凯歌导演的主要助手,任《荆轲刺秦王》副导演。2001年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安阳婴儿》,该片入围了第54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2006年,王超携新作《江城夏日》重新杀回戛纳,本次终于斩获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大奖。

贾樟柯被公认为是第六代的导演中最顶尖的一位,他前期的作品《小武》、《站台》都获得了欧洲观众广泛的好评。2002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贾樟柯带着他的作品《任逍遥》来到戛纳参赛,《任逍遥》虽然无功而返,但这并不能阻止贾樟柯几年之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功成名就。在本年度的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上,贾樟柯的新作《二十四城记》入围主竞赛单元,该片具有着个人史诗一般的格局,或许,经历了15年的拼搏之后,中国电影会再一次问鼎金棕榈大奖。

华人女演员在21世纪之前都未能实现在戛纳零的突破,直到第57届戛纳电影节中,张曼玉凭借电影《清洁》摘得影后桂冠,这是目前华人女演员唯一一座影后奖杯,虽然《清洁》是一部法国影片,但导演细腻地把握住了张曼玉传神的演出,从张曼玉的获奖我们可以看出,电影艺术已经超越了国别和文化的界限,人类共通的情感在电影中得以传达。

附篇,那些遗憾戛纳的中国影人

戛纳电影节群星闪耀,这里也不乏华人影星的足迹。但是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表演奖项的华人演员较少,还有一些导演在竞赛角逐中功亏一篑,或是有的导演夺得的奖项是小奖而被忽视,这些影人都很容易让人们忽视他们付出的努力,那就让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他们的电影硕果——

巩俐

巩俐是公认的国际巨星,她的成功不单是因为她的美丽,由她主演的影片《霸王别姬》、《活着》、《风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都在戛纳电影节上亮相,《霸位别姬》还是目前唯一一部金棕榈影片,巩俐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凸显,但她从未在戛纳电影节上赢得表演奖项上的肯定,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张国荣

张国荣有着和巩俐相似的境遇,《霸位别姬》、《风月》、《春光乍泄》都不曾少了哥哥的身影,但他始终未能如愿夺得影帝桂冠,这里还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那就是据说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中,有一位评委将“最佳女主角奖”的选票投给了《霸王别姬》中张国荣,致使张国荣最终和影帝擦肩而过,究竟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哥哥在电影上的卓越功绩是不会被遗忘的。

侯孝贤

今时今日的侯孝贤,已经被世界影坛公认为电影大师,他特有的影像风格已经成为无数后来人顶礼膜拜的象征。但遗憾的是,侯大师从来未在戛纳电影节上斩获任何一个重量级大奖,只是在1993年凭借《戏梦人生》夺得了一个“评委会奖”,勉强能算是一个三等奖。其后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上,侯孝贤又凭借影片《千禧曼波》拿到一项“最佳技术大奖”,该奖项还是和蔡明亮导演的《你那边几点?》一同分享。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