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阳帝国》海报 |
 |
《太阳帝国》剧照 |
 |
《欲望号快车》海报 |
 |
澳大利亚当下最走红的双音电子组合直接就叫“太阳帝国”。 |
东北网双鸭山4月28日讯 近日,以小说《太阳帝国》、《欲望号快车》闻名的英国小说家JG.巴拉德(JG. Ballard)在英国病逝,享年78岁。巴拉德出生在中国上海外国侨民社区,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年仅12岁的他和家人被日军关进上海龙华集中营长达3年。他最著名的小说《太阳帝国》就是以这段特殊的童年经历为蓝本而创作。1987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同名影片获6项奥斯卡提名。
斯皮尔伯格首次到中国取景
动用上万群众演员
初入文坛,巴拉德以写科幻小说而闻名,早在写出《太阳帝国》前,在英国他已经是知名的科幻小说家。但是,巴拉德在读者中获得广泛影响力要归功于他的小说《太阳帝国》,这个根据他童年时在中国被关进日军集中营的真实经历编写而成的小说,1984年出版后被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相中,于1987年被搬上银幕。这段独特的童年记忆深深触动了西方的读者和观众,引起广泛的关注。
据说,当年斯皮尔伯格到上海拍摄外景,是好莱坞1949年后第一次到中国大规模取景,动员了上万群众演员,还封了市中心的外滩、南京路、九江路等地拍摄外景,非常轰动。这部影片当年获得6项奥斯卡提名,虽然没有斯皮尔伯格后来执导的二战题材影片《辛德勒名单》那样获得那么多赞誉,但是却是斯皮尔伯格导演史上无法绕过的一笔。
这部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这段历史亲历者眼中的“历史”。
科幻小说之王
巴拉德是英国上世纪60年代新浪潮派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科幻小说之王”的美誉。是当代英国公认的最杰出作家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科学杂志编辑,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62年,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淹没的世界》出版。他获得好评的代表作,包括《暴行展示》、《欲望号快车》和《太阳帝国》等。自传体小说《太阳帝国》曾入围英国布克奖评选,获得卫报小说奖和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欲望号快车》:出位题材惹争议
巴拉德另外一本广受关注的作品是他写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小说《欲望号快车》,描写都市中一群在撞车中才能获得性高潮的人。20多年后,导演大卫·克罗伯格将巴拉德的这本题材敏感的小说拍成同名电影,影片一上映就因题材的前卫、大胆和敏感引起了媒体的轰动,小说作者巴拉德也因此备受争议。
虽然争议不断,但是《欲望号快车》这部影片还是于1996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大奖。
深刻影响摇滚乐
巴拉德对于摇滚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他在文学界的成就。他的小说弥漫着阴郁、反乌托邦的基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说《欲望号快车》,它描绘了深受机械化浸淫的一个地狱般的城市以及扭曲的性欲,这种基调给了摇滚乐手们以创作的灵感,被他们演绎为新的摇滚篇章。
英国著名独立摇滚乐队Klaxons 的首张专辑被称为是“ Ballardian ”的,这个词作为修饰语已经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用来表示和巴拉德小说中的景象相近的反乌托邦的现代感,苍凉的人工风景,畸形的城市化进程,疯狂的信息爆炸,以及因技术、社会或是环境变迁导致的心理效应。
从巴拉德著名的小说《欲望号快车》中对于汽车及速度的迷恋,到摇滚乐团体Warm Leatherette,再到电子音乐家Gary Numan的名曲《车》(Cars)似乎只有数步之遥。
而著名的朋克乐队Joy Division的名曲《暴行展示》曲名就出自巴拉德的同名小说,到澳大利亚当下最走红的双音电子组合“太阳帝国”乐队名称直接来自巴拉德的小说《太阳帝国》。
“跨越边界是我的职业。”2002年巴拉德说。而早在1990年,他就写下《朋克历史》。
粉丝到上海追访巴拉德足迹:
旧宅已被改为酒店
近日,巴拉德的“粉丝”英国人詹姆斯·法洛斯亲赴上海,寻访巴拉德留下的足迹。他和很多英国人一样深深为巴拉德的奇特故事而着迷,他说《太阳帝国》是一本美丽而令人心碎的书,而作者巴拉德作为一个孩子的形象永久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据查证,巴拉德童年居住过的地方在今天上海番禺路靠近新华路的地方,已被改造为一家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