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健康 > 养生食谱 正文
防治手足口病 中药显身手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4-24 09:29:47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发病初表现为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随后表现为疱疹显现以及身热持续、烦躁口渴等里热征候,少数甚至可见心悸、气促、胸闷,或高热、神昏、抽搐等危象,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身热渐退、口唇干燥等一系列气阴两虚,余邪未尽征候,因此治疗时宜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
 

    疾病早期: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表现: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或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约1~2天,或同时口咽部、手足皮肤出现疱疹为特征。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6g、薄荷6g、白寇仁6g、藿香10g、石菖蒲10g、滑石10g、茵陈10g、板蓝根10g、射干6g

  加减:疱疹多者可加升麻、葛根;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肌透表。

  发疹阶段:解毒化湿清气凉营

  表现:发热、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主要药物:黄连3g、黄芩6g、栀子6g、连翘10g、生石膏10g(先煎)、知母10g、生地黄10g、赤芍10g、牡丹皮10g、大青叶10g、水牛角30g

  加减:苔黄厚腻者可加藿香、石菖蒲、滑石、茵陈;大便干结难解者可加大黄;烦躁不安者可加莲子心;口渴甚者可加麦冬、芦根。

  恢复阶段:益气养阴

  表现:身热消退、神疲乏力、口渴、纳差、手足皮肤及口咽部疱疹消退或未尽。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主要药物: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甘草6g、天花粉10g、白扁豆10g、生地黄10g、太子参15g、茯苓15g

  中成药可用生脉饮口服液等。

  “一吹一敷”除疱疹

  口咽部疱疹治疗:西瓜霜、冰硼散等,选用一种吹敷口腔患处,每日2次。

  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选用一种用蒸馏水稀释溶化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涂患处,每日3-4次。

  易感人群预防方剂

  在社区、公共场所、学校及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中,除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以下中药预防措施:

  组方:金银花10g、板兰根10g、藿香10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适用对象: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服用时间:连续服用7-10天。

  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作者:    来源: 搜狐网     编辑: 林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