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市政府副市长 李龙吉
教育乃民生之本,教育乃发展基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我市得到进一步落实,公平化教育工程全面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重要进展。2009年,全市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谋划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面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富裕双鸭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
要继续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育发展方针,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一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坚持全市统筹、以县为主、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全面建设的原则,推进中小学新一轮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实施远程教育和教师资源共享工程等,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全部消除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二是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申报审批制度,强化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的统筹,全力推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认真解决好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问题。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积极推动师范和电大的发展,进一步赢得社会的认同。三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突出抓好第一中学科技馆、特教中心、第三十一中学、友谊高中新建和筹建工作,完成第一中学三年发展启动年所有任务。同时,继续支持社会教育的发展,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教育全过程。要下大力气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结合”德育网络,明确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以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尊重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实施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分层德育,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用伟大的成就、生动的事例、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结。二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创办现代教育为标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和管理的各流程,并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形成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长效机制。要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评选活动,通过“树典型、立旗帜”,以点带面,以求整体推进,再创佳绩。三是积极开展实践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深化课程改革,要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力求新的突破,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更多的体验空间和更广的实践空间,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潜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和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注重教育的普惠性,认真落实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举措。一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运用教育规划、办学条件标准、招生计划、基础建设审批等调控手段,切实将教育发展重点引导到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上来。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薄弱学校、脆弱群体倾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对上划管理的四个区初中学校要拟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良好的发展态势,确保上档升级。二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认真落实助学政策,扩大受助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我市特色的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和生活问题提供保障。三是着力加强弱势儿童少年教育工作。要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优先保证他们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使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四、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学校稳定
安全、稳定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抓紧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要开展以平安、健康、文明、和谐为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火灾、饮水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疾病、建筑设施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排查,防范和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问题的风险。二是注重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切实做好招生、资助、食堂管理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与国家和人民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教育稳定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同时,要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实现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放心。
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期望值大,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青年干部是教育发展的后备军和有生力量,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青年干部的培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培养培训和考核,放手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和相应责任,让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教育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基础工作。仅靠教育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教育发展。各级教育、财政、发改委、人事、编制、劳动、新闻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使教师职业逐步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补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和办学行为。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及收费项目、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