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他们同样是一群美丽的“白天鹅”,内心憧憬着飞向蓝天。不同的是,贫困的家庭几乎让他们失去展翅飞翔的翅膀。是放弃,还是推一把?
东北网双鸭山4月9日讯 双鸭山市教育局、民政局、就业局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同心同力,用一双双有力有爱的双手,擎起折翼的“白天鹅”共齐飞。
他们有很多名字——
学生、孩子、花朵、希望……每一个名字的分量都很“重”,连接未来。
关爱,责任亦是义务。
“决不让一个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决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铿锵有力的庄严承诺,在双鸭山这片黑色的土地上回响。
市教育局、民政局、就业局在行动……
是学习天地,更是成长摇篮。
2008年,市教育局发放各项助学金达926万元,帮助8646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度过难关。制定了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先上学,后交费”的优惠政策,并对每名家庭贫困学生每年发放国家奖学金1500元。各中等职业学校还为特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住宿费,为贫困学生学习一技之长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为我市11906名贫困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及时掌握了我市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方天地,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摇篮”。
是及时之雨,更是坚强后盾。
为减轻低保家庭学生就学负担,市民政局一直为全市低保家庭在校学生发放生活补贴,为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助学金。2008年,市民政局共为33750户低保家庭的11052名在校学生发放398万元的生活补贴,为392名城乡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发放57.43万元助学金。同时,市民政局与教育局、就业局联手,在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达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和天工机械电器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培训基地,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并为每名学生每月提供150元和30元的生活补贴和交通费。
是今日努力,更是明天希望。
市就业局通过免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化输血为造血,为他们找到了方向。开设家政、电焊等多项专业,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
2008年,市就业局广开思路,创新培训方式,引进国内先进的SIYB创业理念,为有投资创业意愿的年轻人搭建平台,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市就业局每年为贫困家庭发放慰问金,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为贫困家庭子女找出路。
一场爱心大传递在我市上演。
2008年8月,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各中省直在双单位、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员工纷纷投入到这项民生工程中来。一时间,全市人民行动起来,把爱的双手高高举起。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市就募集了30多万元“爱心助学”工程资金。从此,“爱心助学”的接力赛在这片美丽的煤城拉开了序幕。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爱的心,有力的手,全市人民一同擎起了所有的“白天鹅”一同飞向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