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双鸭山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的系列报道--在蜕变中腾飞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4-08 09:10:19

  东北网双鸭山4月8日讯 早春三月,作为双鸭山市最大招商引资企业,也是我省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之一的黑龙江建龙向外界透露了一个信息:通过政企携手,共克时艰,企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走出困境,化危为机。

  和黑龙江建龙一样,双矿、国电、大唐热电和新时代水泥等重点企业也都通过内部挖潜、外部突破等举措,在危机中显现出了生机。

  随着建龙无缝钢管二期、东荣一矿、宝清鲁能煤电化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全市工业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项指标增幅预计分别实现11.4%、20.8%、160%和22%,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4和18.8个百分点。这标志着,通过有效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骨干企业调结构、上项目,我市的工业经济实现了难中破困、逆中求进。

  工业经济,在双鸭山市曾一度为“一煤独大”。

  在经历了改革、改制、改造的脱茧、蜕变和阵痛后,双鸭山市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使工业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牵动,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全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提升。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中,双鸭山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快步奔向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

  从煤炭采掘、初加工和农副产品初加工等为主,到煤转电、煤转焦、煤化工、铁转钢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群,双鸭山市构建起了我省东部地区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框架,并诞生出龙江数个第一。

  数字总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把它与我市工业发展历程紧密联在一起时,每一串数字的组合都会透露着奋进的力量和辉煌的荣光。

  2002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6%,由10.9亿元增长到去年的71.1亿元,增长近6倍。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绝对值由第11位跃至全省第5位,率先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37.1%,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5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1户,黑龙江建龙进入全省工业50强。新上工业项目,新增4万多个就业岗位。工业企业税收和新增税收占全市税收和新增税收比重分别达到75%和97%,工业利税年均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利税达到28.4亿元,6年增长近10倍。

  双鸭山市初步形成了以建龙、双矿、国电、大唐、双锅、东方等为重点的一批强势企业,以煤电化、钢铁、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一批优势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比重达到3.3:6.7,非煤产业已占工业总量的67%。

  透过对比看发展。双鸭山市工业前后出现的巨变,让我们清醒地触摸到了双鸭山工业经济发展的脉搏。

  市场经济,造就了双鸭山人的超常规新思维模式,借助产业、产品和市场优势,打造洼地,筑巢引凤,靠外力把资源、资本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大手笔,大动作,大招商,大突破,大发展。而今的双鸭山,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一个又一个引进门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大项目,为双鸭山经济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构筑了强劲的后发优势。一个又一个粗具规模的工业产业链群,就象一条条昂首腾飞的巨龙,牵引着全市经济迅猛向前奔跑。

  无工不行,无工不富。可以说,双鸭山市经济连续6年保持高位增长,得益于工业强力的支撑和保证。

  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的。今年,是双鸭山市应对危机、攻坚克难,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而工业,就是富民强市的基础,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保增长、上项目、抓服务、促稳定,经济总量保五争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25.5%;工业利税32亿元,增长13% ”。

  “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综合实力一年位次前移一位,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目标已定,号角吹响。直面现实,抢抓机遇,掌握主动,化解危机,乘势而上,双鸭山市加速推进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转变和跨越,以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保证全市位次前移跨越目标的实现。

作者: 杨 军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