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芹的遗像和警服
家人和同事到坟前祭奠
唐太芹的工作证
东北网双鸭山3月13日讯 他是黔江区看守所“四大恶人”之一,因为他执法严厉,铁面无私;他又是看守所出名的善人,他把自家的被子抱给在押人员盖,给身上流脓的在押人员买药、搽药。他还编写“三字经”规劝在押人员……他,就是刚刚去世的黔江区看守所民警唐太芹。
他积劳成疾患癌症
唐太芹从发现病情到去世,期间只有7个月时间。
2008年4月17日,黔江区看守所民警唐太芹,参加了区公安局组织的体检。医生告诉他,初步诊断他患了肺癌,妻子何光明急得要哭,他却笑了:“我怎么可能得肺癌,一定是医生搞错了!”第二天,他照常上班。
过了几天,在看守所领导要求下,唐太芹被妻子送到重医附一院,入院两天,检查还没做完,唐太芹就偷偷跑回看守所工作。
同年11月底,唐太芹咳嗽得厉害,上下楼梯累得不行,他先到黔江区中心医院检查,后转到湖北恩施州人民医院,诊断的结果是晚期肺癌。妻子瞒着老唐,强装和他说笑。
12月6日,何光明让医生给老唐做了个假化验单,骗他说患的是“胸膜炎”,并告诉老唐,这里住院不方便,还是回黔江治疗。一路上唐太芹显得特别高兴,他一会儿问在押人员的表现,一会儿又关心重点人员的措施到位没有。他说:“等我回去,把胸膜积水抽了就可以上班了!”路上,同事们真想大哭一场,但又强忍不敢表露。
唐太芹回黔江区中心医院不久,就变得全身浮肿,不能睡觉,开始怀疑自己的病情。12月28日傍晚,老唐再一次追问妻子,妻子说了声:“老唐……”就扑在他怀里。
今年2月19日下午,老唐已时而迷糊时而清醒,突然,他大声喊道:“犯人跑了,快追呀快追呀!”说着挣扎着往外跑。
2月20日,老唐让妻子把家里自己用过的两支钢笔找出来,把女儿唐琳和儿子唐枫叫到病床前:“爸没什么送给你们,只有两支钢笔,你们要好好读书哟!”老唐又打电话让实习民警小郑到医院,把自己用过的书和笔记本送给小郑,告诉他管理在押人员的方法,“要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
2月21日下午5点,老唐又把儿女叫到床前,说:“你们要坚强……做人要诚实,要有骨气!”当晚11点零4分,他离开人世,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黔江中心医院医生说,唐太芹的肺癌是因为积劳成疾、又没及时治疗所致。
何光明说,其实,2005年4月,老唐的头发就掉得特别凶,头上掉得东秃一块西秃一块,只剩下额前几绺头发,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操劳过度。
他是有名的“恶人”
“唐太芹是黔江区看守所‘四大恶人’之一,又是黔江区看守所出名的善人,他把严格执法和文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该所所长杨少科说。
在黔江区看守所,在押人员只要被叫到唐太芹办公室就会全身发抖,因为老唐以严格执法出名。杨少科说,看守所对在押人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睡觉的位置、食品搁放的地方、进出每一道门打报告,不能打架闹事等,一旦违规,就会受到处罚。老唐常常会脱下皮鞋,换成布鞋,悄无声息来到监室,观察在押人员的表现。
2008年1月,犯罪嫌疑人陈华进了黔江看守所,分到老唐管理的监室,听说唐管教厉害,就想“惹一惹”。老唐在他监室前蹲了一个晚上,抓了他两次违规,关了他三天禁闭,从此他就听管服教了。
人们在一些影视片中常会看到,家属通常要“打点”,囚犯才不会吃亏。然而,这样的事在黔江区看守所却行不通。2007年12月,家境富有的在押人员唐见分到老唐管理的监室,他的家属和老唐“认家门”,托人给老唐送来一条高档烟,老唐当即回绝:“我吃了你这条烟会内疚一辈子,我该怎么管还怎么管!”这样的“好处”,被老唐拒绝过不少。
看守所是深挖犯罪的“第二战场”,2005年12月8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将一起因证据不足和嫌疑人翻供的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异地羁押到黔江区看守所,并要求配侦。老唐采取多种配侦手段,及时查获嫌疑人与外界联系的书信,掌握其在羁押期间的思想变化情况,以及翻供的证据、故意杀人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使检察机关成功诉讼,其最后被司法机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看守所工作的5年时间里,老唐深挖犯罪,获取线索500多条,破案133起,曾两度获重庆市公安局表彰的“深挖犯罪能手”。
他是有名的善人
“唐伯每晚都要到监室巡视,看在押人员被子是否盖好、是否着凉;发现谁没有被子,他就要大家匀一匀……”曾是黔江区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林波对记者说,唐管教把在押人员当子女,在押人员也把他当长辈,在押人员都喊他“唐伯”或“唐叔”。
杨所长说,有的在押人员从看守所释放后,把全身衣服脱下来扔了再离开,老唐就把他们扔下的衣服鞋子捡起来,洗干净存放在看守所杂物间。黔江是贫困山区,农村人犯罪比较多,有的进了看守所连被子和换洗衣服都没有,老唐就用这些衣服给他们救急。
何光明讲述了一个故事,2008年9月,老唐看到在押人员王兵的被子很脏,长满虱子,老唐就把家中的被子抱给他盖,等王兵的被子洗干净后,再把自己的被子抱回家继续盖。
林波还讲了一件事,2008年4月,看守所来了个15岁的少年犯李小灵和他同一个监室。李小灵背部、臀部长满了疮,有的已经化脓,只能侧着睡觉。看守所医务室没有治这种病的药,老唐就到黔江城里的药店给他买了口服药和外搽药,还把药交给林波给他搽药。林波离开后,老唐就亲自给李小灵搽药。李小灵离开看守所转到少管所时,身上的疮已全部痊愈。
唐太芹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这是他编写的“人犯详情”,上面记录着每个在押人员的资料,包括在押人员家庭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就学情况、有无病史、有啥恶习或爱好、社会关系等。老唐还通过和在押人员家属保持联系,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2007年7月,犯了故意杀人罪的死刑犯卢在友关押在老唐管的监室,卢在友的家在彭水一个偏僻山区,老婆与人私奔,父母年迈体弱,家中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当老唐得知卢在友的儿子无钱读书时,就带头捐款,并把600元捐款送到卢家。卢在友临刑前,老唐走到监室把他提出来时,卢在友给老唐磕了个头:“唐伯,我走了,我下辈子再报答您!”
他是特殊服务者
黔江区看守所人手少,在押人员多,一个民警要看管几十个在押人员,看守任务重,面临的工作对象又复杂。
老唐的家就在所里,他每天6点半就起床,7点钟就到所里,他认为早晨6点半到8点,是在押人员最容易违规的时候,他要在这个时候坚守在岗位。每天下午下了班吃过晚饭后,他又到监室转悠,或是找在押人员谈话。就是临睡前,他也要到看守所巡查一圈才能睡安稳。老唐从没有过休息日。
看到看守所里走入犯罪歧途的在押人员,老唐痛心疾首,仔细研究其犯罪原因和犯罪心理后,他编写了“规劝在押人员三字经”,从挖犯罪根源起,规劝其抛弃旧我,重新做人。“三字经”这样说:“年少时,欠管教,恶习染,让人嫌;言不逊,行不检,违刑律、酿祸端……抛旧我,断恶源,浪子回,金不换;矫恶习,不留患、学周处,美名传。”
记者翻看唐太芹的工作笔记时,发现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要把在押人员当‘人’看待,我们是特殊的服务者,他们是特殊的服务对象!”
黔江区公安局局长宋志军说,唐太芹提出的关于“特殊服务者”和“特殊服务对象”的监管理念,是迄今为止全国司法系统最新的思路和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监管系统最好的体现,它应该成为监管系统未来工作的指南。
身后 受押人员给他哭丧
他死后,坟墓上连姓名也没刻上,妻子说,等家境好转后再给刻字立碑;他死后留给子女的“遗产”,是两支自己用过的钢笔和34000元债务…… 然而,他又很富有,他死后,他居住城市的群众自发前来吊唁,他以前管教过的在押人员闻讯来到殡仪馆为他守灵哭丧……
他的坟墓无钱刻字
3月6日,记者来到离黔江城约10公里的仰头山,祭奠唐太芹。在仰头山麓,记者看到安葬老唐的这座坟茔,坟茔用大小不规则的山石堆砌而成,没有墓碑,没有死者姓名。老唐的妻子何光明说,她想等儿子初中毕业,家里经济条件好转后再给他刻字立碑。
坟头上孤零零地挂着的一束青在风中飘摇,何光明说,这是她为丈夫插的,55支,因为他今年虚岁55。坟茔前,两枝黄色的菊花格外艳丽,这是女儿唐琳、儿子唐枫从仰头山上采下来插在父亲墓前的,这么多天了,两枝菊花还鲜艳如初。
同行的黔江区看守所所长杨少科把两支点燃的香烟插在墓前,然后点燃祭奠的纸钱:“老唐,你穷了一辈子,我们给你带点钱花!”说毕,泪如泉涌。
连日采访中,记者没有找到一张老唐的照片,即便是一张生活照或工作照。采访快结束,记者尚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何光明说,老唐这辈子不喜欢照相,也没有拍过全家福。
3月6日傍晚,记者离开看守所大门时,偶然在看守所“警风监督岗”上看到他的照片,上面写着:“姓名:唐太芹:警号:118123;警衔:一级警督;职务:民警;职责:管教。”
这张照片上,他脸庞瘦削,满脸皱纹,眯缝着双眼,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威严,只是他身上的警服显得笔挺和一丝不苟。何光明说,老唐身体瘦弱,高1.62米,夏天44公斤,冬天45公斤,1954年生,属马。这是他唯一一张照片,遗像也是根据这张照片翻拍的。杨少科说,老唐走后,这张照片还没来得及从“警风监督岗”上取下。
黔江区公安局局长宋志军说,老唐这张照片要永远挂在上面,他是黔江区看守所“警风监督岗”永远的“看守”!
他的衣柜是旧纸箱
老唐的家在看守所家属楼4楼,60平方米,两室一厅,黔江区公安局干警周转房。3月6日晚,记者来到老唐的家时,何光明和儿女正围着炉子烤火。何光明说,由于家里狭窄,他们就把厨房改作儿子的卧室,把阳台改作厨房。
记者环顾四周,这个家最高档的家具是何光明母女卧室的一个六门衣柜。女儿唐琳说,这是她参加工作第一年,用1800元奖金买的,因为太贵,父亲还生了几天气;客厅里的天然气炉子很温暖,何光明说,这是2007年冬天,她被摔成粉碎性骨折,黔江下雪天气特冷,老唐花900多元买的;此外就是一台1997年买的旧彩电和一台二手电脑。
客厅里有一个金鱼缸,何光明说,老唐唯一的爱好就是养金鱼,鱼缸是2006年刚搬到这套房子时花210元买的。老唐走后,缸里的6条金鱼全死了。
老唐卧室有个旧纸箱,因为没有衣橱,老唐就用它来装衣服,里面装着老唐的衣服、皮带、鞋子,还有烂了洞的毛线裤。纸箱上一件棕色条纹的衬衫叠得平平展展,何光明说,这是老唐最爱穿的衬衣,是2006年冬天她陪老唐花180元买的。当时,老唐在看守所上班很冷,而看守所又要求穿衬衣打领带,就买了这件保暖衬衣,这是他这辈子穿得最贵的衣服。老唐最像样的衣服是两套警服,熨得平平整整挂在床头。
老唐以前从没吃过鸡蛋牛奶,直到病重后为了活下去,他才开始吃这些“奢侈”的食品。
老唐是个孝子,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工资从每月29元到400多元,再到1000多元,这点微薄的工资,不仅要供养全家,还要供养母亲和岳母,他没有一点积蓄。妻子何光明曾是偏远山区的代课老师,从1985年到1999年,她先后患风湿关节炎、胆结石和阑尾炎住院治疗,老唐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落下5元多元债务,至今还有2万多元没还。老唐治肺癌又借了9000多元,他走后,共留下34000元欠债——这就是老唐为妻儿留下的“遗产”。
特殊“孝子”为他守灵
2月24日上午,老唐的追悼会在黔江区殡仪馆举行,全区干警来了,亲人朋友也来了,黔江城里的群众也来了。看守所民警看到,吊唁的人中还有他们熟悉的面孔——老唐在看守所曾经管教过的在押人员:林波、黄维兵、刘大才……他们得知老唐去世的消息纷纷从各地赶到殡仪馆,为老唐送行。他们为老唐献上的花圈上写得简单而朴实:“唐伯走好,侄辈林波敬挽”;黄维兵曾是黔江区看守所的“二进宫”,曾因违规被老唐“治服”,如今他已改邪归正,在黔江城里一家公司工作,他恭恭敬敬地将一支香烟,放在老唐的遗像前。刘大才、刘兵等,这些曾经的在押人员,自动为老唐守灵,他们要最后陪陪曾经令他们尊敬而害怕的唐伯。刘大才对老唐的家人说,我们在看守所时,虽然我们有罪在身,但唐伯把我们当子女教育,我们也把他当长辈,我们能重新做人,是唐伯对我们改造的结果。
老唐的遗物中,有很多曾经的在押人员写给他的信。记者随意打开一封,是南川的王小波写来的,“……我在黔江区看守所一年多的时间里,您从根本上矫正了一个在押人员畸形的心态,彻底让我认罪悔罪,让心灵受到重创的我重获新生,更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找到了人生的航向。”何军这样写着:“……虽然您是国家的执法人员,而我是犯罪的囚子,但我从内心深处更感到您像我严厉而慈祥的长辈,您给了我做人的自信!”彭飞写信说:“……这次来信主要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减刑批下来了,减刑一年两个月,我有这样的减刑,是您以前对我教育的结果。”
唐太芹在他的工作笔记里这样记录:“我们虽然不是什么‘点金棒’,但我们可以是一个支点,能撬开顽石的灵魂;也可以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锈迹斑斑的心灵。”(文中涉及到黔江区看守所的相关受押人员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前不久,在全国热议的云南“躲猫猫”事件,无疑让公众对看守所以及监管部门,产生了一种信任危机。但是,唐太芹用他的严格执法,用心执法,用情执法,并提出“把在押人员当‘人’看待,我们是特殊的服务者,他们是特殊的服务对象”的理念,诠释了一位基层管教民警所践行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因此,对于监管机关,我们呼唤监督的阳光照耀到这些特殊的角落,呼唤更多像唐太芹这样的民警,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