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山寨文化”该打还是该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3-11 08:30:35

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坚决反对“山寨”现象的言论,将“山寨”拉进了“两会”的热门话题之列。“山寨版电影”、“山寨版春晚”、“山寨版明星”……我们该将“山寨文化”看作“假、盗、冒”的集成而坚决打击,还是视为社会进步背景下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文艺界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和角度不一,但他们的意见都闪烁着启示的光芒。

“山寨”文化断送中国原创文化

“山寨文化”对文化产业造成致命伤害。“山寨”席卷之下,文化产品重形式轻内涵,只顾抄袭模仿不再创造出新。电视节目相互“克隆”,同名图书争相出版,电影娱乐套路相似。而创意和构思是文化艺术产业的灵魂和根基,“山寨”产品对创意、构思甚至语言都不放过的抄袭和掠夺,是对原创者精神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伤害,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萎缩不振并将最终断送中国的文化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倪萍

社会要从保护文化环境的角度来关注“山寨文化”的泛滥。“山寨文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维护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作曲家徐沛东

对“山寨”应该包容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越来越包容各种各样的文化了,人们的观念已经很开放了,对“山寨”也应该包容。

——全国政协委员、小品演员巩汉林

我理解的“山寨文化”是草根的、群众的、大众的自娱自乐,并不会对社会带来什么危害,文化应该多元,我对此抱宽容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歌唱家关牧村

“山寨”反映文化需求

“山寨文化”的流行,恰恰说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其中不光是在影剧院里获得艺术享受,也包括在网上自娱自乐。“山寨”在网上展现自我,这不仅需要勇气,还必须有对文艺的爱好。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文艺能够深入人心,文艺能获得广泛的欣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书记处书记董良翚

只要不侵权不营业不必较真

对“山寨”,我的态度是只要不侵权,不营业赚钱,那都不必较真。中国现在的艺术院校就是“山寨”遍布,一个地方上的财经学院也设立艺术院系,学费是一年两万多,教师水平不怎么样,生源不怎么样,出路更是不怎么样,完全是为了获取费用而办的。这是另一种“山寨”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杜滋龄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