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曾有这样的问答:
“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啊?”
“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啊。”
教育与文化,哪个是花,哪个是果?
其实,文化就是教育,教育须臾离不开文化。我们要以大教育的视野来看待文化,以文化的精神来看待教育。
但是,教育还保留着那份应有的文化自觉吗?教育是否在自觉地审视自己的文化基础?教育的传承与改革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平衡?教育面临现代性挑战,是否也在面临历史文化的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大国文化,一定是有传承的文化、有创新的文化,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自觉。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要提高这种文化自信和自觉。
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教育,一定要清醒地连通它所植根于其中的文化,认清它正在进行的改革的文化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教育报的文化专刊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传播优秀文化,丰富读者知识结构,熏陶读者人文素养,促使读者从文化视角深入观察、思考、解决教育问题,为教育更具文化内涵而努力。
文化专刊的四个版面——焦点、文史、博艺、笔记,在不同阵地承担着丰富教育人文化记忆的使命。
焦点——以对文化新闻的深入报道为主,培养读者解析流行文化的能力、对文化事件的教育解读能力。
文史——体现大国文化风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历史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培养读者对历史文化的敏感和批判精神。
博艺——以展示视觉艺术之美为主,培养读者的艺术气质和赏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笔记——以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的心灵为折射镜,反映教师的时代心灵,反映现代校园的精神风貌,激发教师作为文化人的潜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人把海子的这句诗解读成一种哲学心境,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一种生命的内在召唤。
面朝文化之海,世界正春暖花开。一切又要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