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七旬老汉收养流浪智障女20年后为其寻亲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3-02 09:24:22
 20年前,小红跟着一面小旗从舟山沈家门到了温岭

  七旬养父想帮智障的她回家

  东北网双鸭山3月2日电   今年35岁的仇小红,已经被人带到温岭山南前村整整20年了,虽然她有轻微的智障,赵明志老人还是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如今,老人有点担心,自己老了,如果哪天自己不在了,小红怎么办?

  老人说,自己只知道,小红15岁那年,跟着一面修鞋摊上的小旗从舟山沈家门来到了这里。

  小旗引来的少女

  乍一看,谁也看不出眼前这个衣着干净的女人竟是个智障者。“小红,快点给客人倒水。”在赵明志的吩咐下,小红麻利地倒上热开水,并往水里加上白糖,还用汤匙将白糖搅拌开。

  赵明志老人告诉记者, 2003年,他开始在山南前村老年活动中心烧水扫地。因为无儿无女,他就暂住在老年活动中心。

  那年的一个下雪天,老人见到一个衣着单薄、浑身脏兮兮的女人在中心看电视,一坐就是一整天,而且连续了好几天。

  赵明志从自己为数不多的衣服中挑了一件黑色毛衣给她御寒。

  渐渐地,大伙了解到,女人叫仇小红,是附近自行车修车摊摊主张某的“老婆”。张某在老年活动中心闲聊时透露,20年前,他在舟山沈家门摆摊修鞋。当时摊上有一面旗,吸引了才15岁的小红,后来她就被张某带到了温岭。

  老人帮她摆脱“丈夫”

  因受到赵明志等老人的帮助,那段时间,小红几乎天天到老年活动中心看电视。

  2004年的一个晚上,已经10点多了,赵明志忽然听到有人在敲活动中心的门,开门一看竟是小红。原来,小红的“丈夫”因为收购贼赃,被判入狱一年,小红脑子里只能想到老年活动中心。

  第二天,老人就把仇小红送回“婆家”,让她与张某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但几天后,小红又一个人回到了老年活动中心。

  老人只得把小红收留了,给她吃好穿好,就当是自己女儿。

  一年后,小红的“丈夫”张某刑满释放后,没和老人打个招呼,强行把小红带了回去。

  但不到一周,小红又逃回了老年活动中心。

  张某追到老年活动中心时,老人故意说,只要张某出4000元的费用当作一年的食宿费,小红就可以走。

  老人明白,张某不会出这笔费用,纠缠了半年之久,张某终于放弃了要回自己“妻子”的打算。

  “父女”靠一台冰柜谋生

  “别看她现在会做饭、烧菜,之前可是什么都不会。”赵明志老人说,在仇小红“丈夫”坐牢的一年时间里,他手把手教会了她做家务。刚开始,小红连拿把菜刀都不会。

  因为“父女俩”只能靠赵明志每月500元的生活费生活,十分困难。夏天一到,老人就到人流车流多的天桥底下摆个小摊卖饮料。

  仇小红不会算术,更别提做买卖了。

  老人下决心,一月里教小红背会了九九乘法表。

  接着老人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冰柜,两人开始了摆小摊的生活。没想到,那个夏季他们多出了2000多元的收入,这让老人又惊又喜。

  老人为养女寻找亲人

  2006年的一个晚上,赵明志起身上厕所时突然昏了过去,又自己醒来。在这之后,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得要为小红铺条后路了。“我想回家。”小红曾经一句不经意的话,让老人四处奔波,可惜惟一了解仇小红身世的张某已经过世了。

  赵明志靠小红模糊的回忆和之前张某透露的信息,得知她家在舟山普陀区的沈家门,家中有父母,还有一个哥哥,父亲的名字叫仇河军(音)、哥哥叫仇可仁(音),老人靠着这些信息找到当地派出所,但是只靠这么简单的信息,工作人员无从着手。

  老人说,万一他不在了,小红真找不到家人,他会把属于自己的那份财产留给她:山南前村一间25平方米的小屋,一块1亩多的田地。这样就算自己过世了,仇小红也不会无依无靠。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