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动态 正文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发布 探究年度教育热点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3-02 08:39:36
 年度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在京发布 
东北网双鸭山3月2日电  2009年3月1日,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2009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本书由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牵头,国内的中青年教育专家、媒体记者、公益人士合作研究撰写。作为民间关注中国教育年度进程的重要文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回顾了2008年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全书由总报告、29篇专题报告、年度教育大事记等丰富内容构成。 
关注灾后教育重建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以独立客观的视角特别关注汶川地震灾后教育重建这一重要年度教育主题,探讨与审视地震中教育的损毁与恢复、聚焦校舍问题、师生心理问题和灾后教育重建政策与规划。 
探究年度教育热点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认为,2008年,国家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200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上年增加0.3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值。城市义务教育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学杂费,是政府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各地在解决农村代课教师、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方面,有新的进展。
2008年,山东省劲刮“素质教育风暴”,取得显著成效,但城市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择校热”问题依然严重,师生关系和教德问题突显,引起社会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仍很严重。大量撤并乡村学校和兴建寄宿制学校,造成学校向城镇、城市的集中,以及农村学校的“空壳化”。高校教育质量令人关注。一些教育政策由于缺乏必要的民意基础和因地制宜的概念,引起社会争议和质疑。《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对这些2008年度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均给予了专题关注。 
2008年教育满意度明显偏于一般,独家推出“分城市分类教育满意度排行” 
自2003年以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持续观测、评价年度我国公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程度。为了拓展教育满意度调查的视野、提高评价的效果,200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重点集中在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横向比较,问卷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总体评价本地区教育现状;二是评价当前教育领域里的热点及表现突出的问题,涉及教育公平、教育收费、教育过程、教育质量,其中重点关注教育公平。据今年的调查,我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得分在3.385至3.018之间,即介于比较满意到一般之间,明显偏于一般的评价。
关于“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前3名依次是济南、南昌、杭州;
关于“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前3名依次是济南、南昌、重庆;
关于“教育公平”状况的评价,前3名依次是济南、杭州、南昌;
关于“教育部门廉政建设、行业风气状况”,前3名依次是杭州、西宁、济南;
关于“中小学校‘择校热’改善的情况”,前3名依次是杭州、上海、济南;
关于“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效”, 前3名依次是银川、济南、杭州。
······
山东省改变应试教育弊端,规范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努力收到明显成效,济南市的教育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和多项分指标均排名第一,显示了公众对这一改革的肯定。 
独家发布“地方政府教育信息公开”排行 
2008年4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随即,教育部公布《教育部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并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为了了解各地教育部门落实《条例》实施信息公开的情况,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组成项目组通过对我国31个省教育厅和9个市级教育局共40个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站的监测,评估各地教育部门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信息公开的内容、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日常运行等四个方面,以静态的结构观测为主,辅助以动态的监测。
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网站信息公开的质量排行:上海拔得头筹,北京次之,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的江西则位居探花。在地级市当中,排名第一的是宁波市。前10名中,有3个地级市教育局进入,显示了地级市教育局在网站的信息公开服务方面的超前意识和较高的服务水平。排名最后三位的宁夏、甘肃和辽宁,也许与其经济相对不发达有关。但是同属于西部地区的青海、新疆两省,做得并不差,位居中游。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信息公开质量的关键因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创办服务型政府的意识,以及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才是核心所在。 
多项前沿独家调查 
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组织下,《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独家发布多项前沿调查。“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对6省市8所高中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调查,以及对某重点学校高中生近30年来学生家庭背景的调查,揭示重点高中教育机会的公平状况及变迁情况。结果显示,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等传统和新兴的优势阶层获得了最多重点高中的机会,而社会弱势阶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则逐渐减少,尤以工人、农民的子女下降最为显著。说明高中阶段教育公平的任务仍很艰巨。
“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查”指出由于配套设施建设衔接不力以及寄宿制学校内部管理薄弱,办学条件远不能满足需要;寄宿制增加了学校成本和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寄宿生的心理问题值得重视。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有哪些?依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依次为: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而“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调查”显示,将学校按财经、理工、民族、农林、师范、体育、外语、医科、艺术、政法、综合等分类,得到不同类别学校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表,医科类院校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最高,达到82%,理工类院校次之,为72%,综合类院校列第三,为70%。其他学科性质强的院校,外语类、艺术类为69%,财经类为68%,师范类为67%,政法类为66%,农林类为64%,体育类为58%。 
首次纳入特殊教育、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教育培训市场等内容 
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规、文件和新的举措。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政策得以在现实中不断发展,从解决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为主转为入学问题、教育质量一起抓。“全纳教育”成为国家的教育理念,确定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显示,与其他发展中的大国相比,中国在就学率和生师比等横向教育公平指标上处于中等偏上位置,但是在中小学生均教育支出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从教育机会公平角度看,就学率和生均教育支出与地区财富正相关,说明中国教育机会的分布比较不公平。
“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状况”认为,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监管的相对宽松,政府评估的相对缺失以及行业准入门槛的低下。尽管其中的优秀者已经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之下完成了现代企业管理架构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类培训公司并且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大多数的教育培训机构依然在规模化、品牌化及价格恶性竞争与低质量服务的大环境中艰难生存。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