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多,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下简称“环能学院”)21岁的男大学生小李突然闯入环化楼3层教务科办公室。小李用刀扎伤教务科科长徐老师,随后从一处过街天桥跳下。经抢救,两名伤者均无生命危险。小李说,他因成绩不好,被学校勒令退学才萌生歹意。(《京华时报》2月17日)
几个月前,中国政法大学一起大学生在课堂上砍杀教授的暴力惨剧尚让公众记忆犹新,如今北京工业大学又爆出学生刀扎老师的恶性暴力事件。近年来,此类学生用暴力“弑师”、伤师的恶性事件正在日益频繁的出现于各种媒体。此类暴力事件出现后,媒体和公众大多喜欢探究引发暴力事件的直接原因。诸如“师生三角恋矛盾”、“学生考试挂科被学校勒令退学心怀怨恨”等等,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何这些正在接受211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如此的迷信暴力?盘踞在他们头脑和心胸中的暴戾之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暴戾之气原本只是局限于社会的某个阴暗的角落。只有当某些滥用职权的警察肆意的侵害无辜执法对象;野蛮的城管队员对弱势的小商贩拳打脚踢;黑恶势力在保护伞的庇护下横行街头时,我们才能看得到这些暴戾之气。而在平静的校园中,人际关系的主流是宽松友善的,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团结友爱……单纯、善意的校园人际关系不知道曾让从此多少走向社会的人怀念不已。然而,校园这种的美好平和的人文环境却正遭受着暴力的侵蚀。如今,校园早已经不再是远离暴力的最后一片净土,暴戾的气息早已经越过校园低矮甚至不设防的围墙,侵入了安静平和的校园。它犹如被污染的空气一般让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师们难以安心的进行教学活动。
显然,校园里这股暴力之气来源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那么,这些本该在社会生活中让我们深恶痛绝的暴戾气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贫困的广泛存在和法制知识的普及程度欠奉都是引发社会暴力犯罪的源头。可是,印度的贫困人口不见得比我们少,基础教育和法制知识的普及水平也不见得比我国高,为何却没有那么普遍的暴戾之气?如果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那么一些信奉宗教的国家也屡屡冒出极端的暴力组织又如何解释?
说到我们社会的暴力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在社会法治化上亏欠太多,法律的权威没有得到公众足够的敬畏。在社会上,很多人遇到一些涉及法律的不平事,想走司法的途径解决,但是却往往是此路不通。一些地方的司法机构经常在强大的行政权力、社会关系面前摧眉折腰,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备受公众的诟病。受到社会不公伤害的公众很可能就此对司法途径、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和动摇。他们在面对本可以在经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时,很可能选择相信拳头和刀枪等暴力手段比法律更能解决问题。
作为在校大学生,这位涉案男生无论从对法律知识理解、掌握角度考虑,还是从文化素质衡量,他做出要暴力弑师的举动都是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也许随着案件调查的进展,我们可以发现某些诸如该生心理存在障碍、性格孤僻、偏激之类的特殊原因,为这桩未遂的暴力弑师案的发生找到一个既合情合理又能让公众心情稍微轻松一点的解释。然而,我们却很难回避社会存在的问题在校园延续这样一个事实。
历经过那么多让人痛心的校园暴力案件后,如果我们的社会依然到处存在着:年轻的父母教导孩子要用拳头代替友爱还击挑衅的同学;小学、中学教师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体罚那些没有还手能力的学生;社会上到处充斥着权大于法,司法公正、法律权威惨遭破坏的现象……可以预见,这股让人痛恨的暴戾之气势必会在校园里的继续游荡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沦为“暴力的孩子“,从而酿造出更多的暴力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