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2009:文化冲突下的洗眼与洗牌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2-19 08:23:16

春节在即,辞旧迎新,告别了大事频发、悲喜交集、变幻莫测的2008年,2009年的日子已潮水般涌来,作为感知社会变化的敏感的末梢神经,文化界人士对2009年会如何展望?记者采访了几位各有所思的文化名家——

2009年注定会不同寻常,建国至今,一个甲子的沧桑风云与丰厚积淀,它究竟会是在文化上风起云涌的一年,还是茫茫难料、变幻莫测的一年?记者采访了刘墉、陆天明、魏明伦、熊召政、肖复兴、阎连科等文化名家,请他们一起开动脑筋,分析2009年文化走势。

关键词生机

魏明伦:各方关注下,“人文”在复苏

谁来打头一炮呢?记者首先想到了“巴蜀大鬼”、中国剧协副主席魏明伦,此人一贯谈锋甚健,而关于2009年的文化大势,显然也触动了此位“大鬼”的神经,他就此侃侃而谈。

魏明伦:现在提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最能体现政绩,事关官员升迁,而文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百年树文”的东西,文化建设通常见效在几代之后,不可能在任期内摘桃子、分蛋糕,如果我去当官也一样,此之谓“官不由己”。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变成文化产业的,文化更多的是需要投入,而向文化要经济,有时是竭泽而渔。相比于文学,电影、出版物等门类可能会日子好过一些。我们现在经济小康,但面临的是文化的饥渴、高人文的匮乏。文化走势嘛,我觉得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我曾在贵报发表言论,称张艺谋创立了“第十种艺术”,他善于做高科技大型团体操,这不是验证了吗?戏曲呢,从来就“活不好、死不了”,国家毕竟还是在扶持、维系它的生命。诗歌、文学呢,已经被通俗、大众文化冲击到边缘去了,曾经千百万计的“文学青年”大幅缩水,而“娱乐青少年”正大量涌现。不久前,我的几个老朋友冯骥才等受聘出任国务院参事,他们都是人文方面的专家,可见政府还是有所举措,也在向文化倾斜,我觉得,各方关注下,“人文”在复苏。我也会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文化提案。

关键词反思

熊召政:大家会在平静中反思“文学60年”

记者将“第二棒”交给了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熊召政,这位以深入反思历史见长的作家,面对2009年,也有自己的“历史眼光”。

熊召政:2009年,大家会深入反思新中国的“文学60年”,60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哪些作品忠实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真正让我们感到震撼,而哪些作品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会清晰地浮现出来。我们多年来顺风顺水,但汶川地震、金融海啸,给我们作家注入了危机意识,会帮助作家更深入理性地思考,从此认真深入地创作一些好作品。2009年会是很不寻常的一年,也是让作家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的一年。2009年,不仅很多作家会深思,读者和专家们也会深思,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我自己想把手上的零碎写作任务都清理清理,春天将开始写作第二部长篇。一个作家,跟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独立性会更强一点,历史观可能更明晰一点。

关键词隔膜

肖复兴:草根与精英的“文化冲突”会持续

著名作家、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肖复兴,多年来不断以温情而敏锐的眼光回顾知青生涯,也有对于2009年的预判。

肖复兴:2009年,全球经济仍将不太景气。就文化生态而言,可能会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有时情况很怪,诸多文化现象与史实表明,经济不景气时,文化反而可以大显身手。但同时我觉得,文化又在停滞,这种发展和停滞的矛盾,将成为2009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这些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文化却逐渐被边缘化,文化人被利益化。目前这种现象很难有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如此背景之下,网络时代的民众、草根阶层众声喧哗,跟精英作为一种抵抗,这种文化现象已经形成并将持续。草根们虽有一定的力量,但群龙无首,他们并没有自己真正的代言人,并没有掌握整个文化的话语权。因此,草根与精英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彼此隔膜、不信任乃至尖锐冲突,可能是2009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的新趋势,新态势逐渐会设定和建立起来。

关键词沉痛

陆天明:不能坐视一种“只要钱”的信号

关于草根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冲突”,是肖复兴的立场,而坚定地站在草根立场关注反腐等重大社会现实题材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陆天明,对于2009年又将何以处之呢?

陆天明: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又特别重大的问题,需认真研讨才能作答。对于当前的文化(人文)态势,我的确有些忧虑,而且一时还看不到解决这些“杞人之忧”的可能。前段时间,有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年轻人犯了这样的错误,得到了无限制的宽容甚至赞赏。我很惊愕!当然我不是说一个年轻人犯了错,就永远否定,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爱护年轻人,特别是要爱护有才华的年轻人。即便犯了一些错,只要认识了改了,他们还会是好样的。问题是要认错,要改错。整个社会要有一个扬善惩恶的大气场,都在为成就这样一个大气场而殚精竭虑。而特别可恶的是那些只盯着个人或小集体的钱包,不顾道德规范,利用年轻人去为他们挣大钱的人。他们正在向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我们只要市场,只要钱,只要眼前的收视率和码洋,而不必去顾及其他一切!对他们发出的这种信号,我们能置若罔闻吗?在2009年,这类事情能戛然而止吗?谁来力挽狂澜?我们在怀疑,也在期待。

关键词反讽

阎连科:会是文化上“平静的又一年”

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阎连科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他居于北京,却一直以作品为中原父老代言,对于2009年的态度,更易让人看成是一种“反讽”,他所言的“平静”绝非简单的“好”。

阎连科:虽然经济危机日益逼近,但我觉得2009年会是文化上继续平静的一年。2008年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天灾人祸,文化上就很平静,文化人发出了多少声音?2008年似乎是一个拐点,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也不再是大事了。像地震、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等,大家好像处此不惊了。文化人在哪里?更坚强还是更麻木了?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说是麻木。毕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最可怕的是什么事也不发生。小煤窑这种事情,过去讲人命关天,现在在有些人眼中,人命都不关天了,文化上又能算什么呢?这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一个作家关注现实时,人们会认为这是错的,现在好多人都去吟风弄月、轻歌曼舞,好在一些优秀的作家在持续地关注现实,《秦腔》等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就让人尊敬。我也许关注的不好,但我的内心是焦虑的。作家们不关注现实的状态,正在改变。

关键词变革

刘墉:这是“洗眼”与“洗牌”的年头

在大陆上的东西南北中“点兵点将”之后,记者又将眼光放到了宝岛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如何看待2009年呢?联系得知,刘墉刚刚从台北飞返美国家中,他用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刘墉:由于国际金融风暴未息,加上整个出版生态的变化,2009年将给文化界严峻的考验。文化人可能“君子固穷”,也可能为了争食大饼或“救亡图存”,而不得不哗众取宠。八卦刊物将走红,严肃文学作品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但也可能有些作家、学者会利用这个不景气的时候沉潜,以备再次的雄飞。又因为网络大军已经壮盛,新一代的语言和“新语言”的作家读者将别开生面,与传统文化人之间拉出更大的距离。摇摆不定、未能抓住时代脉动的出版社可能被淘汰出局,坚持到底、维持独特风格的反而能保有一小块生存的空间。手机短讯将在文化生活和社会运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总之,2009是个“洗眼”和“洗牌”的年头,它可能不好过,但过了之后会更好,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王锋

记者手记

让我们共同“洗眼”与“洗牌”

为了解文化界对2009年的分析与展望,记者特意选择了沪、川、鄂、京、豫、台的有代表性的几位文化名家,从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位,进行思想上的“交叉辐射”,看他们能碰撞出何等的火花。

这六位文化名家还真是各有高招,但我更愿借用刘墉的比喻来小结:2009年,让我们一起“洗眼”、“洗牌”。

为什么要“洗眼”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花团锦簇同时也鱼龙混杂的时代,“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希望之春”。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被一些力量牵引着去迷迷糊糊地雾里看花,被那些云山雾罩的“高手”们忽悠着东奔西走。在标着文化旗帜的大小山头上,大放烟幕弹、狂灌迷醉酒的人物与“强梁”们太多。如果不主动地去“洗眼”,去使自己“双瞳剪秋水”,不让自己在各种迷惑之前“明眸善睐”、清醒镇定,那么,难免会目迷五色,在文化的追寻中继迷失自己之后,转而错失诸多良机与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文化成果。

为什么要“洗牌”呢?这是一个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潮涨潮退的时代,市场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强劲地“洗牌”,而各方力量也在参与“洗牌”。其实,文化从来就是一个大众参与的阵地或游戏场,我们也以各自不同的力道与方位参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我们有足够的热情与水准,也一起参与到“洗牌”中去。时代潮水汹涌而来,“洗牌”成为必然的呼唤与要求,“洗牌”就意味着会“推掉重来”,是破坏,更是建设,旧的不适用的东西会逐步消散殆尽,而新的“牌局”与“打法”会应运而生,我们要在“洗牌”时果断地扬弃一些“废牌”,会拆开一些“昏招”、“恶招”,让文化“牌局”更加清明和纯粹。

2009年,在可能依然看似的平静中,让我们沉着坚定地“洗眼”与“洗牌”,陪伴文化界从平静中走向复苏,共迎2009年文化的万紫千红。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