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2月17日电 2008年,宝清县尖山子乡二道林子等3个村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两成。然而,就在当年7月下旬,这3个村遭遇了一场强降雨的袭击,这在往年,减产已是定局。村民们说,大灾之年大丰收,都是因为乡里兴修水利的结果。
据了解,2008年是尖山子乡有史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去年春天,尖山子乡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在巡查堤防时看到东旭屯后的堤防底部被河水冲刷得十分厉害,堤防的防洪作用大打折扣;二道林子村后的一排干淤积严重,且有一段长约1000米的堤防弱段都存在着严重度汛隐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尖山子乡党委、政府立即开会研究方案抓落实,并自筹资金40余万元,对二道林子村后的堤防进行了加固,对这一排干约7000米进行了达标建设,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新增受益面积45000亩,总受益面积85000亩,为全乡农业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尖山子乡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水患常常引发村民纠纷、械斗,埋下了严重的不安全隐患。2008年初,宝清县尖山子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兴农,以服务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重点,围绕生态水利建设,积极开拓,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土方30.88万立方米,新建和维修构造物45座,新增水田面积200亩,水利建设投资达108.39万元。
在水利工程日常管理中,尖山子乡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了解堤防现状,并有侧重地检查堤防险段,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排除。同时,做好强排站检修和水泵的养护工作,确保水利设施能有效发挥作用。2008年7月的那场大雨,东明涝区内有1.2万亩耕地被明水淹没,工作人员及时启动了强排水设施,排除了积水,保全了大豆秧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