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院士,请勿随意“挂名”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2-13 08:56:48
     近日,国内一所名校发生论文涉嫌造假事件,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造假论文中,有位院士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作者之列。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为何没能及时发现论文造假?这位院士回答,应聘这所大学药学院院长后,由于年龄原因,他每年仅去该校五六次,每次处理一些学院事务后,只能安排一天时间召集研究生开会,对他们的选题、研究计划等进行指导,而在其他方面监督管理不够。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时,把他的名字署上,他也不知情。

    此事暴露出目前我国不少大学,尤其是知名大学,热衷于“院士挂名”的问题。大致从2000年起,“共享院士”、“双聘院士”乃至“多栖院士”在全国层出不穷。对高校来说,“挂名”院士可以增加学校的院士数,体现实力和身价,同时可以获得在各种科研评奖、评审中的关照与话语权。对院士来说,虽然不排斥因情面难却而“挂名”的可能,也存在实际利益问题,如多一块学术自留地,还有不菲的兼职年薪等。实际上,有的院士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或原单位工作繁忙抽不开身,一年到头难得到所兼职的高校上几堂课,开几次学术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不了重要作用。

    院士“挂名”,还不仅仅发生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一些企业把院士看作创造商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法宝”,邀请院士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和应酬,这些活动与学术基本不搭界,院士于是成了“花瓶”。

    笔者想起两句名人名言。恩格斯说,“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之外都只能是半通”;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剖析“一成名人,便有‘满天飞’之概”。两句名言,值得院士引以自律。戴上“院士”桂冠,莫忘自身职责———促进科研发展应用,努力创新;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