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春晚评奖的模式可否改改?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2-06 08:20:44
    春节以来,媒体有关央视春晚的话题一直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眼下关注焦点又转移到了“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活动上。据报道,从目前统计情况看,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魔手神彩》分别在“小品类”、“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中遥遥领先。

  笔者注意到,在“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中,除了刘谦的魔术以外,杂技《抖杠》的得票也很高,而冯巩的相声剧《暖冬》,则未见提及,想必得票不高,至少是不如魔术《魔手神彩》和杂技《抖杠》的。冯巩每年的春晚作品都被定位为相声剧,在“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中参加评选,占足了优势,所以他总能获得“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一等奖或二等奖。而今年,他终于遇到了强中手,除了一路领先的魔术《魔手神彩》以及紧随其后的杂技《抖杠》以外,还有相声《五官新说》、《我有点晕》、《团团圆圆》和舞蹈《蝶恋花》,反响都很好,看来冯巩今年的春晚作品想得大奖是不易了。

  既然现在大家都在关注什么作品能够得奖,那我就来说说这春晚评奖的事。对于“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活动本身,我认为并无不妥,但是,既然评了,就应该做到公平合理,评出真正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来。而按现在的评选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

  评选共分“小品类”、“歌舞类”、“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三大奖项,这本身就没什么科学性,纯属组织者自我理解和分配。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为何安排在一起接受评选?这些节目彼此间有可比性吗?比如相声节目,是作为曲艺品种而安排在“戏曲、曲艺及其他类”的,事实上按观众现在的习惯,都是把相声和小品相提并论的,就像把歌曲和舞蹈放在一起谈说那样。特别是冯巩的节目,年年被作为相声放在“戏曲、曲艺及其他类”评选,所以冯巩年年获奖——冯巩人缘多好呀,相声又不比戏曲等节目更受观众欢迎吗?然而冯巩的节目年年都要受到质疑:到底是相声还是小品呀?就拿今年他的《暖冬》来说,看不出有多少相声特点,明明是个小品嘛。可就因是冯巩演的,而冯巩是相声演员,便把它放在“戏曲、曲艺及其他类”参评了。冯巩年年在“戏曲、曲艺及其他类”独占鳌头,就像赵本山总当“小品王”那样,可惜今年,终于被魔术《魔手神彩》、杂技《抖杠》等压了风头。相反,如果他的作品放在“小品类”参评,说不定结果反而会好些。

  于是我就想,这“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能否改改奖项设置模式呢?比如,不分类,将所有节目放在一起让观众评,这样评出来的最受欢迎的节目,才是真正出色的作品呢。或者,只要有3至4个以上作品的节目类型,均设个奖项,比如小品类、相声类、歌曲类、舞蹈类等。再不,就将相声、小品放在一起,称为“语言类”,将歌曲及歌伴舞节目放在一起,称为“歌舞类”,而把单纯的舞蹈节目分离出去,或单独评,或放在“其他类”评,等等。如此,不知春晚方面意下如何?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