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说穿妈妈心事 儿子要求散步谈心———
做了爸妈的人,最大的愿望是盼自己的孩子能快快长大成才。但孩子真长大了,父母却又有些恐惧。长大的孩子会有烦恼,长大的孩子会有压力,长大的孩子得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长大的孩子得承担责任。
父母的焦虑当然还有一点点自私的成分,就是长大的孩子会飞走,会不再属于自己。谁也不能拒绝孩子长大,关键是让孩子怎样长大。
原因分析父母可能会阻碍孩子长大
人们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观察和测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但却不能预测儿童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原因在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复杂和变化的。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独立性”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儿童逐渐要从依赖父母,到离开父母,最终走向社会。
然而,儿童的“独立性”发展却常常受到阻碍,在某种程度上,成人充当了阻碍儿童“独立性”发展的角色。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成人忽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存在。他们不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只看到儿童发展初期的软弱状态,错误地认为成人的责任就是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还有些人把自己看成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建立者,致使儿童的“精神世界”缺乏真实的内容。
其次,成人把自己活动的特点强加于儿童身上。成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时效性。他们往往从这个特点出发来理解儿童的活动。他们看不惯儿童活动的非目的性和非时效性,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儿童做各种事情。甚至以“怕浪费时间”、“怕孩子累着”为由,来代替孩子做每一件事情。成人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萎缩。
儿童必须依靠自己才能发展,没有人能代替他长大。延长儿童的依赖期,只能助长儿童的依赖性。
改善办法耐心等待放低姿态
家庭教育是分阶段的。从0~12岁,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个很好的性格,长大一点时就能自己处理事情,让家长少操很多心。
在孩子成长的时候,大人们不要对他过于关注,不要太刻意、不要太溺爱。同时,还要引导他为成长作好准备。让他懂得感谢,懂得道歉。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非常重要。该他做的,就要他做,鼓励他的独立人格。有时候,父母要故意表现出一种软弱,比如下雨时,把外边的东西往屋内收,可以对孩子说:“爸(妈)搬不动了,你能帮帮吗?”他如果立刻过来,就要对他说谢谢。这样做可以诱导孩子产生责任感。
在孩子12岁前,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多跟他说话。
一些家长面临的难题是,一旦孩子长大,就很难再跟他找到共同话题。很多家长半道上才意识到要跟孩子做朋友,但已经晚了。
这个时候,大人们不妨在孩子面前保持一颗童心,维持和拓展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孩子是不会信任父母的。很多时候觉得晚了,其实没有晚。关键在于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并保持一种低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