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春风化雨入心田张张笑脸绽和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2-04 09:04:55

  东北网双鸭山2月4日电 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各种庆祝活动;从艺术精品创作演出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实现真正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从农民娃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入托接受学前教育;从农民朋友看病也能“报销”了……2008年,双鸭山市各项惠及百姓的大事、小事、身边事等各项公共事业可谓是硕果累累。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一件件利民好事的办成,如春风化雨般浸入人们的心坎,而百姓们那张张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脸,更彰显了我市全面、和谐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精彩沸腾的文化事业

  精彩2008,沸腾2008。

  2008年,对于全市的老百姓来说,是快乐的一年、幸福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最为热闹的一年。沐浴着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会的春风,双鸭山市的文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2008年,文化工作一系列的喜人成果,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大餐,同时也提高了百姓的文化品位。

  2008年6月,为了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双鸭山市在文化广场举办了“欢乐大舞台”启动仪式。在群众艺术馆的积极协作下,一些企业纷纷以“欢乐大舞台”为平台,开展企业产品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周周有演出,节目各不同”成为“欢乐大舞台”的一大突出特色。

  2008年夏天,无论你走在繁华的街市,亦或是漫步在夜晚的街市、广场,不时会有歌声、掌声、欢呼声闯入你的视线,传入你的耳中。从文化广场举办的“欢乐大舞台”自发地向汶川地震的募捐活动,到喜迎奥运会和各条战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场文艺晚会,我市的社会文化活动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

  双鸭山市图书馆作为市民的业余阅览书库,在全年接待读者达30000多人次、借阅图书50000多册次的基础上,还在社区、村屯、学校、企业建立图书流动站20个,多年来累计送书143720册。影剧院也发挥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阵地的优势,每年组织放映主旋律影片30余场。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全市人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挹娄文化论坛的成功召开,一改了黑龙江乃至东三省的历史;市博物馆的正式施工建设,填补了双鸭山市的空白;市群众艺术馆的破土动工,让广大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即将搬入新家;415个村级活动室的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广场到社区,全市人民的欢歌笑语在城市上空回响。

  欢乐飞跃的教育事业

  欢乐2008,飞跃2008。

  幼儿教育在以往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一直以来困扰着农民家长。尤其是进入农忙季节,孩子的学前教育得不到保证。2008年,双鸭山市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在全市6所乡镇建设幼儿园。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1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了“十一五”期间规划的79%。全市学前一年和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分别为92%、63%。

  2008年,双鸭山市继2007年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城市的孩子也不用交学费了,使全市孩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在全市初中和小学的起始年级采取了大学区划分、“阳光”分班政策,有效地遏制了学生乱择校问题。我市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结成对口支援学校,有效地缓解了部分薄弱学校缺少优秀教师的矛盾,此项工作开创了全省教育工作的先河,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令嘉奖。

  职业教育作为向企事业单位和专业对口部门输送技术人才的专业学校,教育实训基地将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的基石。2008年,市职教中心机械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汽车维修四个区域性实训基地共投入1300万元,完成了土建工程和设备采购任务。宝清、集贤、饶河职教中心3所学校投资1113万元新建的10200平方米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实训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迅速适应就业岗位需求奠定了基础。

  “星期六校长课堂”的开展,促进了区域间、校际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更新了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升了管理水平,促进了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从城市到农村,从校长到学生,全市的广大师生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大步迈进。

  幸福感动的卫生事业

  幸福2008,感动2008。

  2008年,新农合让农民朋友全部实现了“公费”医疗,农民有病也可以“报销”了。2008年,我市四县四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履盖率实现了100%,全市446944名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77%,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让农民朋友有病敢看了。由市卫生局和县区卫生局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班,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生支农工作,使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让农民实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不出村的愿望。

  社区作为城市人口居住的密集地,具有较强的功能作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让城镇人口就近看病,小病不入院的实际问题,2008年,我市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力度,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9.0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保险范围达85.7%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率达到80%以上,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8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作为关乎百姓生命和健康的救助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2008年,市卫生局在医疗单位全面推行了“首诊负责制”、“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病人选择医生”等制度。为解决患者就诊时间长问题,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了门诊布局和服务流程,推行“一个窗口”服务,增加了节假日门诊出诊力量,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就医。全市实行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互认制,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设扶贫门诊、扶贫病房。二级以上医院开通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从城市到农村,从医院到社区服务站,2008年,双鸭山市的医疗服务给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根本上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农村小病扛、大病拖的实际问题,在惠民工程的感召下,151万张笑脸幸福并感动着。

作者: 廖玉秀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