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军事天地 正文
成空运输航空兵某师官兵为地震灾民送年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1-22 13:49:42

腊月二十三是农历的小年,营救王兰的官兵带上丰盛年货前往银厂沟看望慰问王兰一家。

    东北网双鸭山1月22日电  严冬的龙门山,雾霭朦胧。
    
    1月18日,传统的农历小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急重灾区——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山崩地裂过后的废墟瓦砾上,重建的家园已初展新姿。
    
    在九峰村东林寺板房安置点王兰家,贴窗花、挂灯笼、写春联、几名解放军官兵正忙个不停。今天,营救王兰的成空驻蓉航空兵某师的官兵来到这里,为在地震中身受重伤高位截瘫的王兰家送来了丰盛的年货和官兵的捐款。
    
    提起王兰,还有一段由一幅照片引出的故事。去年5.12抗震救灾中,有一幅由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刘应华拍摄的照片《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家喻户晓。照片定格的是成空抗震救灾官兵顶着滂沱大雨,在40多米高的悬崖上用身体搭建人梯,将担架上的伤员举过头顶,艰难的一步步往下转移这一经典瞬间。
    
    这幅照片,在“2008汶川抗震救灾摄影报道评选”中荣获金奖。照片出名了,可照片上那名重伤员在哪里?她是谁?过得还好吗?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照片上伤员的安危一直紧紧系着该师官兵的心。去年8月,官兵们拿着这张照片,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在成都市红星路第二人民医院职工康复中心找到了照片中的重伤员——王兰,王兰也终于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救命恩人。在官兵们的不断鼓励下,已经高位截瘫、日常生活全靠人料理,对生命几乎绝望的王兰,又重新鼓起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谈到当时营救王兰的情景,中尉军官何朋举记忆犹新:“当王兰从废墟里被挖出来时,全身血肉模糊,不省人事,我们用担架抬起她冒着余震不断、乱石横飞的危险,沿着被地震损毁的山路艰难的转移,8公里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小时。”何朋举的双肩至今还有两块当时抬担架磨下的疤痕。列兵赏金虎,在悬崖上搭建人梯运送王兰时小腿抽筋,但他强忍疼痛,一直将王兰送上了救护车。看到昔日的救命恩人就在眼前,坐在轮椅上的王兰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随队赶来的军医王俊,取出血压计,为王兰量血压、测体温,仔细检查身体,并嘱咐她要加强四肢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尽早康复。
    
    听说解放军又来了,板房安置点里的乡亲们都围了过来,拉着官兵的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50多岁的村民陈远会,自己在地震中受了伤,还经常抽空来照顾王兰,替她擦洗身体,端屎倒尿。王兰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丈夫每个月打零工挣的几百元钱,生活十分拮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就没有度不过的难关!”陈大妈质朴的话语,温暖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王兰,这是我们师参加抗震救灾官兵为你表示的一点心意!”当王兰从中校军官唐先锋手里接过5200多元的捐款时,泪水顿时夺眶而出。谈及未来,王兰充满希望,她说她会好好活下去,以后她要开一个小超市,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生活。
    
    “叔叔,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王兰9岁的儿子张益民拉着官兵的手,懂事地说道。“那你现在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照顾好妈妈,照顾好家。”听着孩子的话,大家都勉励他。
    
    屋外,冬日阵阵寒风侵袭。屋内,官兵们和乡亲一起为王兰整理房间,拉着王兰的手嘘寒问暖,一股节日的浓郁气息洋溢着整个板房,让每个人都仿佛感到了春的温暖。

场站政治处主任唐先锋向王兰赠送官兵的捐款。

 

何朋举向王兰介绍当时营救她的艰辛,鼓励她要勇敢的活下去。

王兰又一次见到营救她的航空兵某师修理厂助工何朋举,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官兵张灯结彩,使王兰的板房敢新家弥漫了节日的气氛。

医务人员为王兰体检,叮嘱注意肢体锻炼,早日康复。

临别时,王兰向救命恩人赠送锦旗_表示感谢。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