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19日电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面对特殊的经济形势,如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始终是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省人大代表、双鸭山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滕喜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信心百倍,他的话掷地有声。当前,双鸭山市正处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档晋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推进跨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保增长,核心保增速。
滕喜魁说,我市的发展目标已确定。今年,要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分别增长8%和6%以上,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全市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全省前五位,实现“综合实力一年位次前移一位、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总体目标。
一、着力推进“六个重大突破”,加速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质量提升。一是在推进农业综合产能提升上实现重大突破。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32亿斤以上,到2012年达到40亿斤。二是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试点先行、样板示范,采取大户承包经营、农户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经营、集体反租经营、龙头企业基地化经营、场县共建经营等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上实现重大突破。以实施农机化“十、百、千”工程为牵动,确保今年新增现代化农机作业示范区5个、农机作业合作社9个,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四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龙头企业牵动、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产品交易市场拉动和品牌联结驱动,加快整合资源,做大主体,做优品牌。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要发展到66家。五是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突出抓好龙头桥灌区完善和其他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切实加大乌苏里江灌区、松花江灌区的前期推进力度。六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户籍管理、公共服务等一体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自由流动。
二、强力实施“四大战略”,加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效益提升。一是强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今年要确保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50项、竣工投产50项,新开发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50项。确保鲁能煤电化、汉能甲醇及转烯烃、建龙钢管二期、航天华源甲醇、双矿煤矸石发电以及集贤、饶河四个风力发电等项目年内开工,东荣一矿、金谷大豆浓缩蛋白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二是强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专业园区提档升级,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市经济开发区建成双鸭山的“经济特区”,把各类专业园区建成引领跨越发展的“先行区”。三是强力实施产业升级带动战略。围绕打造煤电化钢基地核心区总体目标,加快推进资源规模开发、深度开发,努力构筑以鲁能、汉能、双矿、国电、大唐、双锅、东方、新时代、阳霖、北大荒牛业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的煤电、煤化工、钢铁、机械制造和建材优势产业集群。四是强力实施区域一体带动战略。把工业富县强区作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加速崛起的发展格局。全力支持双矿、农垦、国电、大唐、双林等中省直单位保增长,努力形成市矿、县场、地林、企乡携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突出“四大重点”,加速实现第三产业整体实力提升。一是加快做大做强旅游业。突出抓好安邦河湿地、七星河湿地、北岗生态休闲农庄、珍宝岛烈士陵园等景区建设和乌苏里江沿岸风光带、雁窝岛、凤林古城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挹娄古王都”、“神奇北大荒”旅游品牌。全年,旅游收入力争突破3.6亿元。二是加快推进外贸持续稳步增长。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全力扶持饶河蔬菜、宝清白瓜籽与红小豆、北大荒肉牛深加工产品、建龙钢材制品、东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项目,进一步扶强做大外贸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升我市对外经贸整体地位。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印刷发行、动漫等方面寻求突破。杰时代公司制作的动画长片《美丽传说》确保年内投产。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集贤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宝清白瓜籽交易大市场、岭东省级煤炭快运战略基地等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四、进一步加大“四个力度”,加速实现民生工作水平提升。一是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全力保持基本稳定的就业形势。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扶持创业2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确保一年推进、一年见效,力争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力度。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三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以农村公路建设、泥草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为重点“三项工程”建设,确保率先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改造泥草房3.8万户和农村自来水入村率100%的目标。加大城镇“三供两治”和以棚户区改造、安邦河治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推进力度,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搞好市县区出口和社区以及村屯的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工作,确保城乡环境品位有一个较大的跨越。今年退耕还林面积要突破3.4万亩,确保用三年时间实现“粮下川、树上山”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