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陈凯歌,我为你感到脸红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1-12 10:02:45

  由著名导演陈凯歌先生执导的电影《梅兰芳》,经过新闻媒体一番紧锣密鼓的狂炒之后,终于使陈大导演再一次找到了那种王者归来的感觉。面对直线上升的票房,陈凯歌先生仿佛听到了印钞机哗哗开动的可喜声。但是,仅仅靠电影赚钱是不够的。陈凯歌先生马不停蹄,趁热打铁,在未经过十月怀胎,精心孕育的情况下,就赶紧仓促生下了一个早产儿,这就是浑身都是毛病,错字连篇,广遭诟病的新书《梅飞色舞》。

  在该书中,下里巴人被写成了“下俚巴人”,演艺事业被写成了“演绎事业”,八年抗战被写成了“不年抗战”,贡献被写成了“供献”。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恐怕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能看得出来。但在出现了如此低级的出版事故之后,陈凯歌先生却保持了惊人的沉默,其身边的负责人出来打圆场说:“我可以保证,在导演原稿中绝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至于书中确实发现有错别字一事,该负责人解释说:“这本书出版有些仓促,应该是在印刷和排版的时候,出现了纰漏。”

  听了陈凯歌身边这位负责人的话,我们就会觉得陈凯歌简直成了窦娥。但出版该书的凤凰出版集团却发表声明说:近日,有媒体报道由我社出版的新书《梅飞色舞》错别字很多,促使我们对该书又进行了一次认真核查。根据出版业相关规定,本书是经过质量检验的合格品,不仅不存在所谓“错别字严重超标”的现象,而且前述报道中列举的例子,多为对书中引文的明显不了解而引起。

  重庆某媒体的这篇报道中提到的“下俚巴人”应为“下里巴人”、“报导”应为“报道”、“策画”应为“策划”等处所谓“错别字”,实际上源于所引用唐德刚教授在1952年于纽约撰写的《梅兰芳传稿》。《梅飞色舞》为保持其原汁原味,引用时使用了原文,未加改动,且在书中都注明出处。所谓“供献”应为“贡献”等,亦是书中援引自熊佛西先生于1927年写的原文。此等文字为当年的用法,自然存在些不同于当代汉语的民国风韵。

  我以为,无论是陈凯歌身边这位负责人的自圆其说,还是凤凰出版集团发表的这一声明,都只能说明幼稚和可笑是常常发生的。照陈凯歌身边这位负责人的说法,该书有错,都是“出版有些仓促,应该是在印刷和排版的时候,出现了纰漏。”如此推理,三鹿集团的老总也可以说,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不是三鹿的错,应该由国家质检部门负责,其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检查。而凤凰出版社的声明更像是赵本山卖拐,忽悠读者。陈凯歌的书将贡献写成“供献”却被说成是体现了民国风韵,将下里巴人写成是“下俚巴人”也成了保持原汁原味,凤凰出版社何不将该书刻在甲骨上然后出版,岂不更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跟风炒作,粗制滥造可说是当今出版界的通病。在《梅飞色舞》发行之际,陈凯歌笑靥如花地对记者说:“无论是做导演,还是当作家,都得耐得住心底的寂寞。我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因此我既能当导演,也能是作家。”听了陈凯歌先生这番王婆似的自夸,我不禁想起了陈凯歌先生的那句名言:人不能无耻到如此的地步。当导演,陈凯歌先生不仅制造出了《无极》这样的垃圾巨片,而且还将著名的香格里拉变成了自己巨大的垃圾场。想当年,《无极》上映之前,自称耐得住寂寞的陈凯歌却怎么也坐不住,四处奔走。不但请小说《废都》的作者贾平凹先生为《无极》题写了片名,而且还诚邀著名文抄公郭敬明将电影《无极》改写成同名小说。而这一切,丝毫都不能改变《无极》这部烂片可笑的命运。

  我真佩服陈凯歌先生大言不惭的勇气,以为能出两本破书的人就是作家。更佩服凤凰出版集团某负责人那样沉着应对错误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书确系陈凯歌所写,只是出版太过仓促,所以出现了很多错误,但“书的出错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一部草率而为的“抢钱”之作,居然被誉为揭示“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心灵史”,克服恐惧的心灵药方。看到该书腰封上如此煽情的文字,陈凯歌先生不但不感到害羞,反而更加眉飞色舞,我真想替陈凯歌先生感到脸红。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