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91岁抗日老英雄与战友家人视频对话落泪(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1-12 10:03:17

91岁抗日老英雄与战友家人视频对话落泪(图)

提起老战友老英雄哭了

91岁抗日老英雄与战友家人视频对话落泪(图)

想起去世的战友,刘老忍不住哭了

91岁抗日老英雄与战友家人视频对话落泪(图)

1938年刘思远(右一)和战友的合影

千阳县91岁的刘思远曾参加卢沟桥保卫战,72年后已故战友的家人视频问候

 

东北网双鸭山1月12日电   1月10日早上,千阳县91岁的刘思远老人通过电脑视频,看见了当年曾经一起参加卢沟桥保卫战的战友孙文涛的儿子孙齐生。提及已过世的老战友,刘思远忍不住哭了。

 

视频中,刘思远的大儿子刘红武拉起父亲的袖子,给孙齐生指父亲受伤的地方,刘思远也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做了一个机扫射的动作说:“机枪~嗒嗒~嗒嗒嗒。”视频那头的孙齐生明白了:“哦,那是机枪打的。”

72年后见到战友的后人

 

“卢沟桥事变”的硝烟已散去72年了,参加过卢沟桥保卫战的英雄,据说在世的只有8人,91岁的刘思远是其中一个。而孙文涛则是当年参加卢沟桥保卫战的指挥官之一,他已于2000年过世,享年83岁。

 

刘红武说:“父亲前天就知道要和战友的孩子通话,这两天情绪有些激动。”视频时,由于刘思远已是91岁高龄,耳朵有点背,“有些老糊涂”。老人只能用眼睛看,而老伴的视力又不好,只能坐在旁边用手机通话,当场做起“翻译”。刘思远还一再叮嘱已上了年纪的孙齐生要保重身体。

 

千阳县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年12月出版的《千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记载了刘思远保卫卢沟桥的事迹。但刘思远一直未向外人提及自己当年的事情,就连一起生活了多年的邻居也仅知道“老人年轻时当过兵”。

 

千阳文史资料上记载,刘思远:山东菏泽人。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投军当兵,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二0团。卢沟桥事变时,所部驻扎在北平颐和园附近,距离宛平城15公里。日军进攻宛平后,三十七师选拔精壮勇士,组成200多人的“奋勇队”,急往卢沟桥支援,刘思远是其中之一。

 

“记得小时候,我看到父亲身上有五六块巴掌大小的伤疤,就好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父亲说是1937年在卢沟桥打日本鬼子时,被日本兵的枪弹打的,与日本兵拼刺刀伤的……”在刘思远的二儿子刘继红儿时的记忆里,家里曾来过好几个人,有的一只眼瞎了,有的没了一条腿,操外地口音,都说是他父亲的战友。

 

刘红武说,自己小时候见过父亲的士兵证,上面写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二0团三营十二连一等列兵”,可惜那个士兵证后来丢失了,但他还留着士兵证上的照片。《千阳文史资料选辑》上这样描述:在卢沟桥上,刘思远手持钢刀,与日军展开肉搏。阵地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刘思远右腿被日军刺穿。

 

在刘思远的家里,还保存着一张发黄的4人合影照片,他身着国民党军装 。据刘家人说,老人告诉他们,照片拍摄于1938年,那年自己19岁,是和3个卢沟桥保卫战中负伤的战友,在后方医院疗伤时的留影。照片上的其他3人,有一人在卢沟桥保卫战中救过他的命,解放后一直失去联系。

晚年特别想见当年战友

 

《千阳文史资料选辑》上还记载,卢沟桥失守后,刘思远跟着部队转到河北保定一带防守。1938年正月初三,在河南清化的一场战斗中,他身上5处负伤,晕倒在地。战友王斋柱不畏枪林弹雨,在死人堆里发现刘思远还活着,便背着他,但在前进途中,王斋柱不幸中弹身亡。采访中,刘思远嘴里还念叨着王斋柱救他的事情。据悉,刘思远辗转来到陕西千阳后方医院疗养,伤愈后便留住千阳。

 

刘思远出院后和战友马文清在千阳经营一家照相馆,解放后公私合营一直到60岁退休。

 

去年“512”大地震后,刘家的住宅倒了。刘继红在清理废墟时,意外找到一个包裹得很严实的塑料袋,里面除了那张4人合影的老照片外,还有一张1997年7月7日的《人民日报》,报纸和照片都已经发黄。

 

在这张10多年前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题为《历史不会忘记卢沟桥畔的枪声》的文章,作者就是孙文涛,“卢沟桥事变”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的侦察参谋。刘思远曾念叨,如果在有生之年能找到他们这些老战友,该有多好啊!为了了却父亲一桩心事,刘继红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孙文涛的家人,让父亲同战友的儿子视频通话。

卢沟桥上持大刀奋勇杀敌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