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打“校长”宣泄太不靠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30 10:12:48

 

 12月26日,一名高二学生在宣泄室内击打橡皮人缓解压力。

    日前,济南历城一中在校园内设立了心理工作室,配置沙袋、脸谱和宣泄橡皮人供学生们发泄、缓解心理重压。同时,学校还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形式解答学生的困惑,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在济南首家高中心理宣泄室,学校副校长和3位级部主任自愿将自己的头像挂在沙袋上供学生击打。当被问到照片上了沙袋,是否介意时?副校长说:“我主管学生工作,学生有怨气当然可以对着我发泄,我不介意。” (12月28日《现代快报》)

    发泄室,时下已经不太陌生,这是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主要针对愤怒、压抑、悲伤、攻击等特定情绪和行为进行疗,通过采用无伤害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平衡生理。放到时下学习压力巨大的中学生身上,这样的压力舒缓途经确实是需要的,可对他们来说,“宣泄室”真的就是心理减压的灵丹妙药吗?是否经历了“宣泄室”,他们果真就能舒缓繁重的学习压力一身轻松?

    俗话说:“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愚者以情绪控制理智。”校长是一校之长,学生与他会有何深仇大恨?即便略有过节,狂打“校长”也只能缓解一时之恨,并且只是暂时性的、浅层次的,根本无助于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更糟糕的是,这种“宣泄室”是不是也在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暴力倾向。

    亚里士多德曾就如何缓解情感宣泄提出过一个术语——“艺术净化论”,他是鼓励人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去观赏戏剧,人一旦融入到了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便会把郁积的情感引发、宣泄出来,这无疑是一种文明的值得倡导的宣泄方式。高中生的压力一般源自学业,那么也完全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看书、听音乐来发泄,这种文明、理智、有效的方式既能陶冶情操,而且效果也未必在“发泄室”之下。

    同时,学校在“宣泄室”的设立过程中,也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校长是自然人,尽管其本人“并不介意”,可照着其肖像这般连打带骂,在法律上是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是一种侵权行为。这种缺乏道德和修养的宣泄方式,真不适合教书育人的地方大张旗鼓。

    因此通过“宣泄室”,我们既看到学校重视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积极性,但也对采取措施的失当感到惋惜。但愿学校别再舍本逐末,而更多地应从堵源头的根本上来解决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说到底,小小年纪的高中生,哪会有那么多的“仇人”需要宣泄呢?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