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生活富足,大家都在奔小康,如果连洗澡都成了难事,那与生活也太脱节了。但现在这个事就给广州大学城的学生们遇上了。据《新快报》昨日报道,这几天,广州大学城10万余学生陷入“洗澡荒”。热水公司仅提供了20分钟热水,不少学生选择洗冷水澡或用电热棒烧水,甚至有学生集体开钟点房洗澡。
这般情形,让我想到了我的大学时代。其实,我以前读大学的时候,也曾一度坚持冲冷水澡,说实话说我选择这项“运动”,也不是冲着毛泽东年少时冲冷水澡磨砺意志的伟人勇气,而是为了节省开支,因为那时家里比较穷,一桶半桶才几毛钱冲凉票的热水实在舍不得买。
每到黄昏或是深夜,大学澡堂,扭曲的喷头,无处不在的浴巾,涓涓的细流,昏黄的灯光,无论春夏秋冬,这里俨然是一个最具学术气氛之地。记得那时,我一到澡堂总是能听到同学们一边冲凉,一边“啦啦啦”地“惨叫声”,或是乐呵呵、用强烈的颤音唱着《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流行歌曲,以及由邓丽君传唱开来的靡靡之音,一首接一首。那令人记忆犹新的半夜歌声,仿佛让人觉得澡堂不愧是练声的好地方,这里头也即兴出了不少校园歌唱家。也因此,我对大学澡堂充满着敬仰和怀念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据说,就在今年北大学生为了迎接北大110年校庆,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音乐剧,导演说:“我们的目的就是欢迎大家都来洗澡,都来,一起洗。”
这部“澡堂”音乐剧严肃地唱道,“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里里外外干干净净,我不能只在一边耍耍嘴皮,一流大学要从我做起”。我觉得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哲学意义,澡堂看似小,但从中却能折射出一个大学的基础设施是否运行良好,并且也能反映出一个大学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作风。
然而,广州大学城的10万余大学生,此时却陷入了“洗澡荒”。虽然我们也可以批评现在的大学生很脆弱,没有坚强的意志洗冷水澡。但另一个方面我们也不可不注意,当大学生没热水冲凉时,老师们都去哪了?或许他们早就不辞劳苦赶回广州城区的家,舒服地泡在温暖的浴缸里。老师们不能感同身受大学生的冲凉之苦,也就难怪一连几天也没人出面跟热水公司交涉,更谈不上采取一些临时措施解决洗澡问题了。看来大学城要想达到“一流”,还得要加倍努力,从澡堂好好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