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茅于轼出任理事长的北京某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对此,与会的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高铁生怒而退场。(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这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茅于轼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公然挑战这根“红线”,自然有些“离经叛道”。
但面对茅于轼的观点,愤怒除了貌似坚决和感情用事外,并不会有什么结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高手龙永图说,愤怒显得不够专业,也不会在谈判上赢得主动。同样,与会的高铁生怒而退场,除了表示他的愤怒外,并不能有效地驳斥茅于轼的观点。
茅于轼的观点可能有偏颇,应当通过理智的、平心静气的讨论来求同,即使不能求同,也可存异嘛,大可不必“拂袖而去”。我们首先应该尊重茅于轼作为学者表达观点的自由。挑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是有些“离经叛道”,但历史证明,“离经叛道”者未必都是错误的。
当年,我们邀请外国专家为中国农业问题出点子,也先给了几个禁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碰、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限制不能碰、农村土地禁止流转不能碰。结果呢,外国专家在几个禁区面前也爱莫能助。现在看,这些不能碰的禁区早就突破了,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转为国有建设土地、取消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界限是大势所趋、农村土地流转也开始成势头。原来的禁区现在自己都拆掉了铁栅栏,谁敢说“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禁区不会解禁?
的确,开山垦荒、填海造田增加的可耕地面积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增加耕地的可利用程度。在城镇住房里,如果房屋少我们可以用双层床,如果地少我们可以建高层,这种叠床架屋的方式就缓解了城镇人地矛盾。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为庄稼地盖高楼增加耕地的可利用有些难度,但如果条件成熟,增加庄稼的多季、开发温室农业等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些都是可以让“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自我解禁。当然,这需要探索,但是,如果我们先设定一个禁区、红线,不许碰、不许想,那么禁区就永远无法突破。
社会管理的每一项政策,没有永远正确的,只有永远变化着的。我们不能保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一政策不会像当年“人多力量大”,不会像农业其他一些政策那样,由禁区变成了开放区,最终与当初的禁止方向走向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