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赵本山要"革"小品的"命"忽悠!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29 09:23:41

  赵本山日前秘密进入央视春晚剧组,与老朋友——春晚总导演郎昆“密谋”牛年春晚节目。日前,有记者独家采访赵本山时,得到最新消息,上了18年春晚的赵本山牛年春晚将首次改革小品,以全新形式登上央视牛年春晚舞台。(《重庆时报》2008年12月25日)

  一听到赵本山要改革小品,笔者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的那句名言:又在忽悠人了!到底赵本山要“革”小品的“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费尽心思,还是真心实意地为了小品发展而鞠躬尽瘁?究竟其葫芦里卖的是何药,也许只有赵本山本人才最清楚了。

  其实,说到要改革小品,赵本山不是第一个,陈佩斯早就对小品的江河日下痛心疾首了。之于“光头”陈佩斯,相信爱看小品的国人都不会陌生。1984年央视春晚,火了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时隔多年,仍有不少人记得他们当年的小品《吃面条》。随后,陈佩斯和朱时茂也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然而,在2000年以后,陈佩斯和他的光头、幽默就再难在央视春晚上见到了。到底这个曾经央视春晚的红人,为何被无情抛弃和冷落了?过中因由自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厘清的。但日前,在某网站《印记三十年》系列节目中,陈佩斯直言当前国内的小品创作“惨不忍睹”,某些著名小品,以糟践残疾人和侮辱别人的生理、智力为乐趣的“言论”,甫一出口,不少人便将这与赵本山的《卖拐》系列联系在一起了。

  可以说陈佩斯对当前小品滑铁卢现状的“炮轰”,是真真切切地震醒着渴望欢声笑语的国人的心。而是否针对赵本山的作品《卖拐》,只是大家的姑且揣测而已,见仁见智。但毋庸置疑的是,道出“侮辱别人的生理、智力为乐趣”的弊病,显然是对当前小品内容的庸俗、无聊化状况,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的确,一直以来,国人做事好大喜功,总喜欢在形式创新上做文章,对内容质量上的提高却置若罔闻。小品艺术也不例外。例如,据媒体报道,央视春晚剧组对语言类节目进行了第三次审查,结果曝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由姜昆领衔的一个群口相声表演人数达到了62人,据说央视春晚剧组对这位相声界元老级的创新之举极为赞赏。62人的群口相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相声,观众是在看人样还是在听口技?真的难以想象,这种人头涌动的小品,节目形式创新背后的内容该是何等的杂乱无章!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一个春晚尽管可以呈现一种全新形式的小品,但要扭转小品发展滑坡局面,又岂能凭赵本山一人之力?小品滑坡了,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既是对形式的单调乏味的疲劳,也是对内容的媚俗、庸俗的疲劳。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时着力,才可能让小品节目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为佳节添庆娱乐,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