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最大节日——春节,又隐约可见在眼前了,此际突然冒出来一个热闹的话题:“董文华复出”。说“热闹”,是因为有争议,有赞同者,列出“力挺董文华上春晚的n个理由”,有说“从董文华复出感知社会的进步”,还有进行网络调查的,说调查结果超过6成网友赞同“董文华复出”,6成无疑过了半数,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潜规则,“董文华复出”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了。当然有反对者,反对者也列出甲乙丙丁各种理由。
了解一个事物,常常不仅要了解其正面的意思,或者是本来的意思,有时还需要了解其反面的意思,或者其对立面的意思,对立统一规律表明,事物总是与其对立面同时存在、同时消亡。要考虑“复出”的对立面或者叫反义词,还真的不容易。然而要弄明白什么叫“复出”,那当然就要弄明白什么叫“未复出”。具体说来,董文华“复出”之前是不是“进去”了呢?坊间理解的“进去”多指进监狱,可是据说董文华并不曾进监狱。
继续阅读才悟到“董文华复出”对立面意思,是“董文华不再亮相文艺舞台”,不“再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不“再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不再在“公共舞台上演出唱歌”。原来是这个意思。那么,“董文华复出”的概念,应当展开为“董文华再亮相文艺舞台”、“董文华再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董文华再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董文华再公共舞台上演出唱歌”。如果“董文华复出”是这样的话,恐怕有不少人难接受。
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是一种娱乐活动,但不是群众性的民间娱乐活动,而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是国家办的,寓教于乐,主旋律一直是被倡导的,虽然不是明确为政治服务,那也肯定无法与政治完全脱离干系,至少也是有些严肃性,在社会公德人文伦理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虽然演员只是传导表演的内容,传导表达的思想,可是演员自身的形象和品性,对观众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把演员当作偶像的粉丝们更是举足轻重点滴相关。
很难想象,董文华还能再以一曲《春天的故事》情动天下。因为人们动情之时,难免会闪过赖昌星的影子,难免会想起那些被她帮助赖昌星欺骗过度一些清纯女大学生。虽然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但是你怎么抹去人们的记忆呢?文艺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情感交流,谁也不能勉强谁,你已经难以再感动别人,那就不适宜再作为文艺界的公众形象。但是作为普通的演员在民间从事商业演出,当然还会被人们接受的。
公众人物受到挑剔,难以避免,这也是一种平衡,因为公众人物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也就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要求。克林顿的丑闻,是因为总统身份才是丑闻,是因为公众人物才成为丑闻,如果克林顿只是普通的美国公民,老百姓才不管他的那件曾经令他难堪的事情。公众人物承担的社会要求,也许在美国总统选举和议员选举时,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你要竞选,不但要看你现在的政治才能,还要看看你过去的能不能经得起大众的挑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