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6日电 如果把“黑龙双锅”十几年超常规快速发展视为双鸭山机械制造行业一曲独特而华美的乐章,那么在这首乐曲中,既有进行曲的激昂奋进、豪迈雄壮,又有小夜曲的抒情优美、委婉缠绵,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就是“无穷的创新”。
十几载风雨兼程,十几载励精图治,十几载卧薪尝胆,十几载创新发展。“黑龙双锅”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从弱到强,奇迹般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
超越制造,实现创造是所有机械制造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走向成功乃至辉煌的必由之路。1989年,面对大小锅炉企业遍地开花、锅炉行业近乎于残酷的激烈竞争,“黑龙双锅”人确定了“质量信誉立厂之本,奉献求新兴厂之魂”的企业精神,从而使“无穷的创新”不仅成为他们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更加奠定了超越制造、实现创造的基础。
集成创新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它是根据创新项目提出的技术需求,企业内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响应,产生“云集”效应。完成一个项目,就能带动一批技术、管理经验、创新机制的成熟和完善。集成创新的一大特色是能带来引领、衍生效应,提升创新等级和产业规模。
一个集成创新项目,就是一片海洋。海纳百川,各种科技创新理念、各种技术“细流”在项目中各展所长;海融百川,技术“细流”经过彼此融合,最终成就一个创新工程。走以集成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从一个方面折射出“黑龙双锅”的创新胸怀、创新实力。
所谓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黑龙双锅”创新工作的又一大特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黑龙双锅”进入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自主研发并举阶段。他们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创办锅炉研究所,合作进行攻关。与此同时,他们又在创新工程中“借外力”、“用外脑”,聘请以美国国家能源部阿岗试验室向哲愚博士、西肯塔基大学潘伟平博士为代表的一批业界精英为企业技术顾问,既给他们发挥才智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又避开了企业文化对他们的束缚,为企业创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体外循环机制。当时,企业每年投入的新产品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10%,这在同行业中绝无仅有。正是鉴于这样一个良好而宽松的氛围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早在十几年前,围绕一个创新项目,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企业各显所能,这在“黑龙双锅”已司空见惯。
什么是“黑龙双锅”超越制造,实现创造的推动力?是核心技术。十几年,几十项国家、国际发明专利技术,产品更新换代两到三年为一个周期,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5%以上。尤其是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标志性产品——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先后获得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权,并被国家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黑龙双锅”人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领跑者,其发展速度之快、经济效益之好,令人瞩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新的果实是甜蜜的,创新的过程却是艰辛甚至痛苦的。今年11月份,当华尔街金融大地震引起全球经济海啸不断蔓延的时候,马成果董事长通过自己对“珠三角”地区的实际考察,向全公司员工作了经济形势报告,以增强大家的危机感,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对两年来公司经营管理中出现并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事实告诉我们,“黑龙双锅”取得今天的成绩绝非偶然。
从十几年前的“质量信誉立厂之本,奉献求新兴厂之魂”到今天的“工精慎细——我只会做精品人”、“产品等于人品”、“感恩社会”、“感恩用户”、“感恩企业”等,自主创新不仅使“黑龙双锅”的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质的飞越,还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提升了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就在稿件写作过程中,又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黑龙双锅”被认定为黑龙江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黑龙双锅”研制开发的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被国家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这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回首十几年来“黑龙双锅”自主创新的历程,我们发现它仿佛是一幅壮美的画卷,其中,既有山峦般的连绵起伏,又有大海般的波澜壮阔。赋予这幅画卷浓墨重彩的正是不断求新求变的“黑龙双锅”人。
从“双锅制造”到“双锅创造”,自主创新为“黑龙双锅”超越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