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下猛药才能见实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26 10:27:35

  前不久保险业出了件“怪事”:长江四桥建筑工程一切险招标时,江苏各大保险公司硬扛着“高费率”,无一应标。以往,大项目如同肥肉,各公司明争暗斗,为中标竞相压价。此次为何“谦让”?保监会来狠的了!

  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屡治屡犯,从连接千家万户的车险,到重大项目的大保单,各公司明里用报批过的费率做账,暗里用超低价格拉业务。恶性竞争使财险经营千疮百孔,今年前8个月,财险承保业务亏损达88亿元。同时,这也为服务差、理赔难埋下伏笔。此弊不除,财险业没有出路。

  过去,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显得过于软弱。与警告、罚款等较低的“违规成本”相比,获取业务规模高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薪酬、职务的飙升,更令保险人神往。莫说“天高皇帝远”的基层营销部了,在一些省公司,超高的业务指标、畸形的激励机制,都堂而皇之地贴在墙上、响在会上。多年来财险市场重复上演“猫捉老鼠”:大检查来了,干净一阵子;检查一过,乱象有增无减。

  如今,保监会出台了六项规定,“打蛇打在七寸上”,针针见血——恶性竞争就停他的机构、断他的业务;不怕罚款,就“从高从严”罚得他心惊胆战;无视企业稳健发展,就直接撤职;基层出了事,总公司领导一样难辞其咎;害怕丢人现眼,就将劣迹公诸于众;妄想“打一枪换个地方”,则行业通报,令其无处遁形。痛快!

  虽然短短3个月,但“严打”的效果已经显现。保监会透露,各公司已经自觉制定细则,层层拉设“防线”。人保广州支公司的一位经理“账外出单”,分公司不敢讲情、省公司毫不留情,将其就地免职。全行业主要经营指标迅速好转。

  事实证明:整顿市场,要想见实效,必须下猛药,杀一儆百。目前我国各行各业还有很多类似的顽症,但监管总似一阵风,来了又去。放眼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有很多“死角”、“暗坑”等待有关部门主动出击、强化监管。

  保险业整顿只是开了个头。人们期许:千万不要虎头蛇尾!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