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范跑跑”事件需要更进一步的反思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25 09:19:27

  12月28日下午2时许,因在汶川大地震中扔下学生独自逃生引发网民愤怒,并被称为“范跑跑”的原北大历史系高材生范美忠,将正式受聘于北京某学校,并将在北京某高校礼堂公讲人文关怀及如何考上北大。消息传出后,由于外界反响过大,该高校取消了这次讲座。范美忠原定于当天的“复出”也只好暂时延后。记者浏览该校网站发现,有关此次讲座的广告,也已撤下。

  “范跑跑”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而且从新闻含糊的表达以及刻意的痕迹来看,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肯定,它将成为众多平面媒体今天共同关注的热点,虽然这一事件已经被“炒滥”,但是由于事件本身所存在的巨大争议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加上一些人或是有意无意地推动,所以,此事件并不缺少成为“焦点”的特征。

  “范跑跑”引起的争论,根本原因不在于他在地震中扔下学生独自逃生,而在于他事后“大言不惭”的辩解。是的,生存是人的本性,但是为了生存而置师德于不顾,非但不忏悔反而要大肆张扬,这对于本就苦于师德沦丧的人们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而且在习惯于大一统的思想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显然也没有做好适应这种极端个性化认知的准备。

  上一轮争论如果说还有一定成果的话,就是推动了一些地方修订了教师行为规范:遇到危险时老师先跑被裁定为不符合教师行为规范。显然,这一规定为那些想成为教师的人提供了一个自身行为的标准,但是对于“范跑跑”是否可以再为人师,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也是此次争论的缘起。

  那么“范跑跑”是否可以再为人师?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现行法律对“范跑跑”的行为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因而对其也不具备任何约束性,而且法律也没有剥夺“范跑跑”的任何公民权利,正如前面所说的,人们愤怒的只是他所表达的观点,而“范跑跑”不过是表达了一个相对于一般人而言比较另类的观点。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个公民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待业在家的范先生当然有选择再就业的权利。如果因为思想另类就剥夺他生存的权利,这样的社会无疑是一个狭隘的、不宽容的病态社会。

  但是教师也并非一份纯粹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养家糊口的职业,所谓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实际上表明了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认识。“范跑跑”需要就业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范跑跑”是否再适合去做一名兼具智育与德育的教师。如果从智育的角度来看,“范跑跑”无疑是一名非常合格的教师。这一点从“范跑跑”的学历背景、个人素质等方面包括他在凤凰卫视与郭松民的现场辩论,都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但是从德育的角度来看,“范跑跑”显然已经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而之所以出现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就在于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伦理认识,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都已经被社会现实切割得七零八落,不复一个整体。

  从上述角度而言,“范跑跑”的确不应该再从事教师行业。但这不是“范跑跑”个人的悲哀,我们更应该从社会层面去深入地反思。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