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研究生该不该“分类”培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24 09:52:44

  去年9月,地处北国冰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试点院系和学科,硕士研究生被分成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类,进行分类培养。这也是在全国率先“试水”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高校。

  一年多过去了,这项受到国内高校关注的改革进展如何?对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

  重学术?重应用?研究生分类培养试水

  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哈工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始进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对部分院系的2007级硕士研究生,按照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大类实行分类培养。

  哈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2007届硕士研究生小孟,在兴奋与喜悦中收到录取通知书,还意外收到了《致机电学院、管理学院、航天学院有关学科新生的一封信--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关于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文件。

  看完这些她了解到,从当年开始,哈工大在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航天学院力学学科、机电学院、管理学院进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根据研究生本人志愿、课题方向、就业形势、研究生培养条件等,对硕士研究生按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个系列进行培养。

  两个系列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位论文的要求上都有各自明确的定位。学术研究型系列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用研究型系列的课程设置则侧重于应用技术基础,学位论文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怀着对培养模式变化的好奇,小孟和其他同学一道,在师生互选大会上确定了自己的导师。师生充分沟通后,小孟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类型。“我想硕士毕业后继续深造,考博是我的目标,而学术型注重理论的深化与延伸,对以后继续学术研究有帮助,所以选报了学术研究型。”小孟回忆说。

  而跟小孟同一专业的小姜选择了应用研究型的初衷是:“我不想考博,只想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侧重于工程实际、技术开发等,对我的就业有益处。”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应时之举”

  哈工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雪梅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就业取向研究生的培养需求,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应时之举。同时,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哈工大进行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

  正如丁雪梅所说,哈工大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台,具有重大的现实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30年来,累计授予博士学位24万人、硕士学位180万人,中国特色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和学位授权体系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我国下决心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而实现这个“提高”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科研和实践环节,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哈工大,各试点院系都成立了专门的专家组,对本学院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的硕士学位论文提出不同的撰写要求。学术研究型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用研究型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或实际管理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孟介绍说:“像我是学术研究型,在今年9月论文开题前,导师结合我的培养类型,参考我个人情况,为我指定了偏理论的研究方向,在导师的帮助下,我确定了自己的课题。我的学位论文侧重于理论研究与创新,不但可以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而且如果日后想考博也很有帮助,如果毕业找工作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另一位应用研究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则注重从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提炼出理论,更加突出工程实际与应用能力,“对我以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更快地适应新工作,进入岗位角色。”

  她还介绍,学校鼓励应用研究型学生的学位论文阶段可以根据课题情况及学生意愿,在与学校联系密切的企业或学生拟就业的企业中完成。对于部分在企业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至3年。

  分类培养模式受到关注

  根据哈工大的规定,两个系列的硕士生都可以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转换培养系列。如果需要转换,研究生可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时,经导师同意,向相关试点院系提出申请。如申请得到批准,研究生必须按照改变后的系列补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同时在校学习年限调整为2.5年。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哈工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展顺利。试点院系反馈说,学生、导师比较肯定这种改革模式,都希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能够深入进行下去,在课程设置、做论文等方面更能突出学术研究型与应用研究型的培养特色,完善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今年2月召开的国内9所大学研究生院长会议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对于哈工大的硕士生分类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进行分类培养,明确各种类型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要求“是一个研究生教育大国必须考虑的事情。”

  同时,哈工大已将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列入“211”三期建设计划中,并于2008年秋季学期启动了新一轮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当然,由于对硕士生进行分类培养是一项全新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成熟的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学位论文要求等相关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探索性工作,逐渐完善。

  有关人士表示,今后,哈工大将不断发展和完善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