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大片"贺岁狂欢,还请稍许低调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24 09:06:38

  最近国内影院不断上演贺岁大片,其不俗的票房更是引起了各方注意,收获了数不清的掌声与荣誉。更有多方人士踊跃说项,论述这档贺岁大片不俗的票房业绩形而上的宏观意义,或者视其为中国经济依然强劲增长的象征,或者认为这是经济苦涩周期中人们借以消愁的末日狂欢曲。拨云见日,把这档贺岁影片票房业绩无限上纲上线来鼓吹经济增长论不免矫情,而说成末日狂欢也未免过于悲观。

  “谁要毁了他这份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电影里,邱如白苦苦维持着梅兰芳的孤独。而今年贺岁片市场上的《梅兰芳》却毫不孤独。在金融危机乌云下的岁末,贺岁片市场却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要热闹,09年贺岁片数量整体接近30部,比去年多出一倍,在票房上业绩上更是突飞猛进。可是,在这贺岁影片的盛宴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幕后故事?

  如果仔细观察这轮大片的制作期,就会发现,无一不是在一年前或者今年初就开始了拍摄,并没有受到当下经济形势的影响。在金融资本已深度渗透到中国电影产业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势必会影响电影产业的融资渠道,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犹如一个尚未碰触的暗礁,现在仍然还只能走着瞧。不过依据现在已经浮现的端倪,国内电影业的龙头公司已经纷纷缩减投资,《赤壁》一样的烧钱大片在来年已注定绝迹。拢清了这档贺岁大片的出笼路线图,我们还是没有看出来这些大片与中国经济依然强劲有着什么必然联系,而可以看到的则是,中国电影产业在未来一年是不乐观的很。

  而那些根据好莱坞经验,把当下贺岁大片高票房业绩归因于人们逃避经济暗影追逐“疗伤影片”的趋势,也未免故作玄虚。美国在当年经济大萧条中确实有着“疗伤影片”票房居高不下的现象,“人们尖叫!大笑!电影成为了疗伤的良药。”然而,当下中国贺岁片乃至电影市场与美国当年的情形早已差之千里。

  中国电影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今年突然火起来了,从而让人产生与当下经济不景气的丰富联想。而实际情况则是,中国的电影票房在过去几年一直都保持着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增长率,去年全年票房33亿,今年截止到目前40亿,属于正常发展,并非凑着经济危机的当口突然火了一把。另外,美国当年“疗伤电影”所处的情景也注定了其不可复制。当时电影几乎是人们仅有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而如今。相对于电影票价,已经有了太多的廉价替代品。人们还可以选择网络、电视、VCD,这些因素都注定了30年代好莱坞盛景已成绝响。

  在这个挤压泡沫的经济周期里,中国的电影产业并非意外受益者,也当不了中国整体经济向好的风向标,切需谨慎看待这轮贺岁片票房的短暂胜利。那些故意鼓吹经济走势已经向好的专家们真不怕吹破了牛皮,而整天杯弓蛇影为经济末日忧心忡忡的人们也属多疑。现在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真正做些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实事,除此之外,还请各位专家们稍微低调,再低调。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